捕風捉影丨走不出的村莊
□劉水
在王林坡,你還能看到土坯墻風剝雨蝕、搖搖欲墜的樣子,那是為了展現(xiàn)鄉(xiāng)村記憶特意保留下來的。除了土坯墻,你還能看到菜園,里面長著茄子苗,種著馬齒莧,扎著黃瓜架、豆角架;還能看到玉米地,里面長得矮的玉米稞還沒蓋住地里的麥茬,長得高的才剛剛遮住膝蓋;還能看到干活的莊稼人,戴著草帽,穿著牛仔褲,舉著一柄镢頭,在地里刨著雜草。但畢竟,村子已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村子了。
現(xiàn)在的王林坡,每到中午11點半,75歲以上的老人會去“幸福食堂”吃飯,有時是“兩菜一湯”,有時是蒸大包子,都是免費的。村子里有草坪、廣場、噴泉、涼亭、石碑、石拱橋,晚上,噴泉會隨音樂燈光起舞?,F(xiàn)在的村子,更像是一處鑲嵌在田野里的靈秀景區(qū)。
小滿過后,我一遍遍地往王林坡跑,我和我的同事們在這里策劃了一項文化活動,我們想把能歌善舞、舞文弄墨的大學生請到村子里來,與村民一起,開啟了“大學生鄉(xiāng)村文化藝術(shù)季”。大學生登臺獻藝,村民臺下觀看,也為古老清靜的村莊增添了一些青春的活力和朝氣。這樣的一個策劃,吸引了山東省文旅部門的關(guān)注,文旅部主辦的“鄉(xiāng)村文化活動年”,也將在這里拉開帷幕。
我生活在城里,但心里卻深藏著鄉(xiāng)村情結(jié)。就像地底下的煤,也曾是森林、沐浴過陽光雨露,一旦被挖出來,就能燃燒、發(fā)光發(fā)熱。我從城里走進村莊,感覺就像回到了家里,我會去看看自己家的菜園和莊稼地,去和在地頭冒雨鋤草的鄉(xiāng)親說幾句話。村子里一定會有幾棵古樹,大多是老態(tài)龍鐘的國槐,童年的夏天里,我沒少爬上爬下,也沒少逆著光、仰著頭,看名叫“吊死鬼”的青蟲順著一根閃亮的絲往下墜落。王林坡的河邊,有一棵檉柳,樹干很粗,村里人叫它“觀音柳”,傳說觀音凈瓶里蘸灑甘露的柳枝,就是從這種檉柳上折下來的。
也是因為有這樣的情結(jié),每次策劃文化活動時,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村莊。我們在肥城劉臺村舉辦了“桃花源里的村晚”;“暮春者,春服既成”,我們在大汶河畔組織了“古鎮(zhèn)小戲小劇節(jié)”,在山西會館的古戲臺上,演出了山東梆子戲《墻頭記》。
這一次,我們又走進了王林坡,在清泉灣,看大學生身穿漢服走過石拱橋。隨后,還會有大山深處的村晚、大運河畔的村晚、非遺村里的村晚陸續(xù)上演。
我在讀《英格蘭鄉(xiāng)村生活》的時候,發(fā)現(xiàn)理查德·杰弗里斯也像我一樣,有著濃厚的鄉(xiāng)村情結(jié)。在書中,他這樣寫鄉(xiāng)村的煙囪:“我每次回家時,無論白天還是晚上,無數(shù)次地看見那棟農(nóng)舍住宅的高大煙囪在半山腰直沖云霄。長途旅行之后,在返家的途中看見的第一個煙囪總是令人感覺格外溫馨,少年時代尤其如此?!痹谖业挠∠罄铮霞乙灿幸豢|縷炊煙,“格外溫馨”。
小時候,我也進城,看著大煙囪“直沖云霄”,樓房“鱗次櫛比”,大街上“車水馬龍”,我把它們都寫進了作文,心里向往著:什么時候我也能成為城里人呢?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lián)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