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寧:深耕尼山沃土,數字點亮文明
能看見多遠的過去,才能眺望多遠的未來。
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篳路藍縷的精神源泉。作為儒家思想的發源地,濟寧立足人文沃土,聚力守正創新,抓住數字化發展機遇,讓濟寧文化和中華之聲在齊魯大地煥發新韻,綿延世界。
由世界互聯網大會主辦、山東省人民政府承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將于6月25日至27日在曲阜尼山舉辦。對話主題為“人工智能時代:構建交流、互鑒、包容的數字世界”。
當一個具有深厚底蘊的文化高地,遇見劃時代的科技驅動力,將擦出什么樣的文明火花,令人充滿好奇。
源頭活水來,釋放“兩創”動力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濟寧有著獨特的稟賦。濟寧地處山東省西南部,地區歷史文化悠久,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明,是儒家文化、運河文化的發祥地,在國家乃至世界文化格局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視察濟寧,發出了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號召,可見對濟寧寄予的殷切期望。
不忘本心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兩創”重大方針以來,濟寧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兩創”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激活儒家文化“源頭活水”,釋放文化“兩創”蓬勃動力,濟寧文化“兩創”工作迅速起勢、全面成勢、立標示范,在服務國家文化戰略上彰顯了新擔當、展現了新作為。
為了系統謀劃推進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工作,濟寧把加快國家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先行示范區建設納入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文化“兩創”戰略作為全市中心工作“九大戰略”之一,明確“建設全國一流文化名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奮斗目標。
濟寧先后組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首善之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億元規模的文化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市財政每年列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工作專項資金,實施文化“兩創”先行示范區建設、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山東手造·濟寧好禮”推進工程、公共文化服務、運河文化經濟帶建設、文旅資源整合宣傳6大工程,制定涵蓋文旅融合、文化“兩創”、基礎設施、鄉村振興四大類24個項目建設清單,總投資299.3億元,聚力突破尼山片區建設。
實施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提升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建成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館、尼山圣境(一期)等一批重大標志性牽動性文化項目。打造“入目皆經典,步步皆風雅”的魯源新村、“長峰獨峭立,落霞映龍湖”的東仲都村、“鄉儒發源地、在野則美俗”的北東野村等系列網紅打卡景點,2023年,將在全市范圍內布局打造200個示范點。濟寧將持續推動文化融入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全力打造文化“兩創”的濟寧樣板。
聚焦數字技術,打造智慧之城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數字技術助力城市發展成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新賽道。近年來,濟寧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以數字賦能,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讓文化古都濟寧華麗轉身,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數字經濟先行區和產業集聚區。
濟寧緊扣數字山東建設要求,提出以“數字強市”為目標,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協同發展。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2021年、2022年濟寧市連續兩年寬帶下載速率綜合排名居全省第4位。目前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12996個,實現市區、縣城城區、鄉鎮鎮區5G網絡全覆蓋,交通樞紐、重點高校、醫院、大型商超、4A級以上景區、經濟園區等重點場景實現連續覆蓋,行政村5G覆蓋比例超過50%。濟寧正在加快建設山東移動“魯南算力中心”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省第三位的大型數據中心,為濟寧新型智慧城市的發展、地區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撐。
在數字產業規模方面,2022年,濟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總量居全省第6位,集成電路、機器人、智能終端、汽車電子4條產業鏈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擁有晶導微電子、康姆微電子兩家省級集成電路封裝測試公共服務平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累計培育21個省級高端首版次軟件、5個省級軟件工程技術中心、1個省級特色軟件產名園。
在制造業數字化進程方面,濟寧通過持續開展兩化融合、工業互聯網、設備上云領域示范標桿建設,累計培育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12家,省級兩化融合貫標企業47家,5G、企業上云、人工智能+等創新應用案例數量均居全省前列,兩化融合發展指數5年內均在全省前5位。獲批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項目2個,工信部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2個,濟寧高新區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數字化轉型提升試點項目”,全國僅22個,擁有省級工業互聯網園區2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15家。2022年,濟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完成營業收入510.17億元、同比增長72.63%,實現增加值201.5億元、增速為85.1%,增加值占GDP比重為3.79%,較2021年底提升1.64個百分點。全力推動產業數字化,截至目前,濟寧已推動400家企業完成數字化改造,成功創建國家級信息消費示范城市。
在數字惠民方面,濟寧圍繞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城市大腦”開展提標建設,聚焦民生需求積極打造重點場景應用。提質提速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9個創建主體入選省級試點,數量位居全省首位。共打造169個智慧社區,2022年全省智慧社區考核成績位居全省第1位。建成“城市大腦”,形成“濟寧城市運行全景圖”,基本實現“一屏觀全城”。打造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文旅等重點應用,實現入學報名“掌上辦”、衛生健康服務“一碼通用”、景區遠程智能管理。
數字賦能“兩創”,歷史照進現實
文化似水,兼收并蓄,潤物無聲,只有不斷傳承創新,文化才能永葆活力與生命力。數字技術的發展讓文化在新時代的土壤里生根發芽,越來越多的文化資源借助數字技術穿越古今,向我們奔赴而來。
數字賦能讓濟寧將文化“兩創”推向新的高度,也讓中華優秀文化更加吸引人民的目光和腳步,為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無限可能。
濟寧運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科技成果,催生新型文化業態,探索建立數字文化館標準體系,重點開展數字文化館基礎硬件網絡支撐環境、線下數字藝術體驗館建設,副省級以上文化館普遍完成數字化建設,50%以上市縣級文化館提供數字文化館服務,全民藝術普及云服務基本形成的要求。
濟寧打造文化云平臺,充分發揮其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新陣地的重要作用,結合各個重要時間節點和傳統節假日,做到“天天有看點,周周有活動”。濟寧文化云總服務人次達727萬余次,截止9月底,2022年云平臺及手機APP點擊瀏覽量190萬余次,讓群眾能夠及時、便捷地掌握各類活動資訊,在線參與到文化活動、藝術培訓、展覽展示各種活動等,2022年國慶節期間,濟寧文化云新時代文明實踐文旅惠民服務“云展演”活動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文旅之聲報道。
濟寧市文化館加強數字資源建設,不斷優化數字資源的質量和數量,濟寧文化云現有文化服資訊1500余條,在線開展文化活動220余次,非遺作品及相關資訊210余項,線上各類數字文化資源290余項,可預約場館16個;多項資源被人民日報、學習強國等平臺收錄。各種數字資源在不斷的豐富完善,以充分的滿足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
數字賦能文化產業發展是當下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也是文化產業走向國際化、現代化的必然方向。濟寧依托文化資源優勢,打造智慧三孔MR數字文旅融合體驗項目,采用全球領先的MR混合現實、人工智能、大數據、計算機視覺與聲學技術,結合景區的歷史文化內容,疊加全息數字化內容,形成與景區現場相對應的三孔平行世界,提升了游客的游覽體驗,為同類景區的虛擬旅游數字化建設樹立了行業標桿,有力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尼山文明具豐厚的歷史資源,其延續數千年未曾中斷直到今天,還在朝氣蓬勃地發展當中。數字技術與中華文化的融合交織,不僅為技術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更為中華文明發展帶來了無限的可能。
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將于6月25日至27日在山東曲阜尼山舉辦,世界各地的學者們將齊聚濟寧,探討在人工智能時代如何構建交流、互鑒、包容的數字世界。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濟寧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孔子的故鄉,數字文明尼山對話是以孔子誕生地——尼山命名的科技人文論壇,希望通過本次對話,能夠傳遞中國聲音,展現中國智慧,促進數字時代的人文交流,開放包容,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