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垛垛”變“香餑餑” 鄉飲鄉秸稈“變廢為寶”促增收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徐文莉 審核 王天姿)夏日炎炎,鄉飲鄉各村麥田里一派繁忙景象,小麥收割機、打捆機正“大顯身手”,有序地進行麥收作業。
眼下,鄉飲鄉正積極聯動,一手抓夏糧搶收,一手抓秋糧播種,緊抓農時及有利墑情,協調農機調度,使收獲與播種“無縫銜接”,確保秋作物及早播種。在緊抓“三夏”搶收搶種同時,鄉飲鄉以秸稈綜合利用、禁燒和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為抓手,把各個地塊秸稈分片處置,能還田的還田、能打捆的打捆,小麥收割一塊、秸稈清運一塊,及時消除秸稈焚燒隱患。
鄉飲鄉加快建立以需求為引導、利益為紐帶、企業為龍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骨干,政府推動、農戶參與、市場化運作、多種模式互為補充的秸稈綜合利用服務體系,通過秸稈收儲大戶,實現農作物聯合收獲、打捆壓塊和儲存運輸全程機械化。鄉飲鄉與國能電廠達成合作協議,把秸稈回收用作發電的原料,這樣一來,環保問題解決了,農民的收入也增加了,秸稈打捆后自然曬干運往奶牛場實現秸稈飼料化,變成圈舍里奶牛的好“口糧”,通過秸稈綜合利用讓農民頭疼的秸稈“草垛垛”,變廢為寶成了“香餑餑”。
截至目前,鄉飲鄉小麥秸稈打包離田面積累計17946畝,其中能源化打包離田面積11200畝,飼料化離田面積6764畝,懸掛秸稈綜合利用宣傳條幅300余條,發放宣傳頁5000余張,流動宣傳車開展宣傳600余次,并通過廣播、微信群等手段,使每村、每戶、每人都了解秸稈禁燒、秸稈離田的好處。同時,禁燒巡查小組正在對全鄉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進行督查,做到全天候禁燒、全覆蓋監管,確保“三夏”生產安全。
鄉飲鄉相關負責人表示,全鄉將繼續從源頭上實現秸稈“以用促禁”,通過秸稈綜合利用形成循環產業鏈條,把原本廢棄的秸稈變成了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稈”,農戶增收的“黃金稈”。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