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味|小城“菇”事多
編前語:產業興則農村興,農村興則國家旺。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當前,全國各地發展農村特色產業,扎根“土”,體現“特”,形成“產”,從發展產品向發展產業轉變,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從發展一產向一二三產融合轉變。做好“土特產”文章,根在水土、在農民、在文化,其中蘊含著鄉村產業振興的美好圖景。
新華網推出大型融媒體報道《鄉味》,記錄各地做好“土特產”文章的鮮活故事,呈現“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的產業發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新華網濟南6月1日電(張曉琪)初夏,在山東鄒城市大束鎮釣魚臺村的香菇大棚內,陽光透過溫室大棚的遮陽網將高標準溫棚照得明亮溫暖。溫室內,一排排碼放整齊的菌棒,一朵朵長勢喜人的香菇,像一把把撐開的傘花,在“傘”頂綻出花紋。村民朱寧會正在自家大棚內將香菇采摘、分揀,一刻不停地忙碌著。
“我目前承包了12個大棚,第一茬一個棚出了5600斤,可以采收3-4茬,預計毛收入5萬元左右。”說起香菇種植,朱寧會打開了話匣子。
朱寧會介紹,村里依托鄒城市建設的食用菌產業園的便利條件,由園區內的食用菌企業提供種植技術指導和銷售渠道,市場很有保障,老鄉們干得都很起勁兒。
圖為工人在車間進行食用菌稱重包裝。
以智能化為引擎打造全鏈條食用菌園區
近年來,釣魚臺村結合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因地制宜,注冊成立朱佳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周邊15個村,對上爭取中央財政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共750萬元,建設130個食用菌大棚,鼓勵村民種植食用菌。當地政府以此為契機,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引領作用和示范效應,進一步推廣“村黨組織+合作社”模式,拓寬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香菇種植戶已經拓展到了幾百戶。
“我們積極鼓勵支持引導村黨組織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村黨組織+合作社+優質企業+農戶’的運營模式,合作社來負責基建,水電和日常管理等各項費用,企業提供技術培訓、產品包銷和兜底保障,農戶負責種植,形成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利益聯結共同體。”大束鎮黨委書記孔令剛介紹。
圖為鄒城市大束鎮釣魚臺村香菇種植大棚。
在鄒城市食用菌產業園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育菇車間一字排開,菇房門口配備有智能化的操作屏,可實現對食用菌生長所需溫、光、水、氣的實時控制,使食用菌生產過程更加綠色環保。
“原來大棚種植金針菇一年只能種兩季,現在得益于智慧化菇房建設,遍布廠區的傳感器與車間設備、生產線實時連接,以毫秒級的傳輸速度將數據歸集到大數據中心實時監測、智能分析,可以實現全年種植,金針菇的優品率提高了11.6%。”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葛強說。整個工廠利用云網融合技術將菌菇生長環境信息直觀展示在云平臺上,通過獲取的數據,匹配菌菇生長模型,結合大數據信息,實現遠程指導。
作為全國食用菌十大主產基地之一,鄒城食用菌產業園積極運用自動機械、智慧科技對食用菌傳統栽培模式進行創新改革,已發展成為從菌種研發到食用菌種植、銷售、深加工全鏈條的現代農業園區。園內標準化、智能化食用菌優質企業達20多家,園區食用菌生產機械化率達到78.5%,其中,金針菇工廠化產量約占全國的14%。
“科技+人才”迸發產業新活力
科技和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自2015年起,鄒城市著力加大引才工作,經過多方協調,我國食用菌行業知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在鄒城成立院士工作站,其學生李曉博常駐鄒城開展食用菌技術攻關。
“像這個白靈菇,它是一種食用和藥用價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市場前景非常好,現在通過我們對栽培原料、環境條件的調整,它的生長周期可以由160天縮短到120天,品相非常好,目前我們也正在工廠化推廣。”李曉博說。鄒城雖然只是個縣級市,但是無論是從產業發展、文化底蘊、人居環境等多方面都有很強的吸引力,特別是優惠的招才引智政策,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包容開放的城市氛圍,讓每位來鄒城創新創業的人才充分感受到了城市的真誠和溫度。
圖為鄒城市工廠化食用菌。
鄒城緊緊圍繞樹立樹牢“大食物觀”,向植物、動物及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將“小蘑菇”當成惠民利民的大產業抓緊抓實,出臺《關于加快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制定《鄒城蘑菇區域公用品牌整體價值與形象體系策劃方案》,成立科創、鄒魯等山東省級以上食用菌產業創新平臺12個,先后與國際蘑菇學會、中國農科院等10余家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目前,鄒城市建設各類省級創新平臺70余家,集聚泰山領軍人才20多名,70多項種植新技術相繼出爐,玉木耳、羊肚菌、黑皮雞樅等珍優菌種為鄒城食用菌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以工業化思維構建多點發展格局
在科技創新引領下,鄒城食用菌種植方式向立體栽培、工廠化生產、集約化經營轉變。
依托省級農高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兩個平臺”,鄒城市以食藥用菌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為主題,打造了“一核兩翼多點”發展格局——“一核”即以大束鎮為主的“蘑菇科創園”發展核心區;“兩翼”即以石墻鎮為主的科技發展區,以太平鎮為主的工廠化優勢區;“多點”即以中心店、田黃、張莊、香城、看莊等鎮為主的多點輻射區,實現了以蘑菇科創園為龍頭,帶動各鎮食用菌產業科學有序發展。
圖為食用菌高標準生產車間。
同時,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支持、項目爭取,鄒城市培植了多家規模大、檔次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食用菌優質企業。目前,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7家,省級優質企業6家、“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示范企業2家,濟寧市級優質企業9家。
目前,鄒城市食用菌年累計種植面積近3000萬平方米,年鮮菇產能達38萬噸,產業鏈產值超過40億元,產業集群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鄒城市被評為全國食用菌十大主產基地、全國食用菌生產示范市、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先進市、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示范市等,“鄒城蘑菇”被評為國家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品牌價值達到20.53億元。
如今的鄒城食用菌產業,助農增收效果越來越明顯,品種多樣化、產品綠色化、生產智能化、加工精細化的發展方向越來越明晰,食用菌產業也已成為推進鄒城農業現代化的引領產業。
視頻:張曉琪
海報:丁宇飛
鳴謝:鄒城市委宣傳部 鄒城市農業農村局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