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世界多發性硬化日:及早干預治療,降低致殘風險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記者李恒)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單個肢體或多個肢體麻木無力……這些癥狀是罕見病多發性硬化癥的常見癥狀。今年5月31日是世界多發性硬化日。專家提示,多發性硬化癥患者要盡早診治、接受科學規范化治療,降低致殘風險。
有關統計表明,全球約有350萬名多發性硬化癥患者,我國約有3萬名患者,發病率約0.03%。該疾病好發于20至40歲中青年女性,隨著時間推移,病情可出現持續性進展,癥狀反復發作而導致癱瘓、失明等嚴重后果。
“多發性硬化癥是一種免疫介導的中樞神經系統慢性炎性脫髓性疾病,常累及腦室周圍、視神經、脊髓、腦干、小腦等。”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徐雁介紹。
認知功能障礙是多發性硬化癥的核心癥狀之一,約40%至70%的多發性硬化癥患者會出現此癥狀。徐雁介紹,研究表明,多發性硬化癥患者腦容量喪失與殘疾進展及認知功能的降低密切相關。在多發性硬化癥患者中,免疫系統會錯誤地攻擊和損害大腦、脊髓和視神經組織,導致部分組織發生不可逆轉的破壞,出現腦萎縮。如果疾病未早期明確診斷并及時治療,反復復發,就會導致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和長期殘疾等癥狀。
徐雁說,延緩腦萎縮,保持腦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多發性硬化癥治療的最終目標。
專家介紹,多發性硬化癥尚無有效根治療法,臨床上仍舊以疾病修正治療為主。截至目前,國際上有20多種可用藥物。
將多發性硬化癥納入第一批罕見病目錄,將相關治療藥物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建立完善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隨著國家對罕見病的大力支持及罕見病相關政策的落地,多發性硬化癥患者的規范診療、救治保障和管理正在加強。
“目前,多發性硬化癥患者藥物可及性得到改善,醫生也能更加精準地管理患者。”徐雁說,比如妊娠患者的需求;有些患者不喜歡天天吃藥,就可以選擇一個月一次的皮下注射藥等,有更多用藥選擇。
多發性硬化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專家表示,在治療多發性硬化癥時應積極控制體重。同時,要戒煙、限制酒精攝入、合理運動等,從而減少長期殘疾。
記者了解到,國際多發性硬化聯盟于2009年開始,將每年5月的最后一個星期三定為“世界多發性硬化日”,以喚起全世界對多發性硬化癥的關注,推動相關研究和醫療進展。今年的主題是“讓愛可及,連接你我”。(完)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