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業泰安丨大汶口花邊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唐斌杰 一針一線繡出創業致富路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楊文潔 隋翔)“把織帶壓平整,然后慢慢推,這樣會讓花邊編織得更好看。”初夏時節,在岱岳區大汶口鎮申東村一處農家小院內,幾名家庭婦女正坐在一起交流著編織技巧,縫紉機“噠噠噠”的轉動聲摻雜著家長里短的歡聲笑語,氣氛融洽而輕松。
“我們這兩天趁著有空,緊緊手,爭取早點交上這批貨。”看到唐斌杰和馮衍俊夫婦走進來,50多歲的繡工侯杰滿臉笑意地說著,手上的活卻并沒有放下。侯杰說,自從唐斌杰父親做繡品代加工時她就跟著接一些繡工活,算是工廠的老人了。如今唐斌杰夫婦開辦了百代麗工藝傘廠,家里姐妹三人都跟著一起干,一人一天做五六片繡活,一個月能收入1500元左右。“別看掙得不如外出打工多,但是好在這活輕松干凈,還能補貼家用,照顧家里,里里外外的事一點都不耽誤。”侯杰的這番話,引起了周邊幾位繡工的連連附和。
經歷失敗,重操刺繡舊業再出發
說到唐斌杰的百代麗工藝傘廠的創辦之路,還得從他的家鄉——岱岳區大汶口鎮說起。
據了解,大汶口鎮一直以來就有手工刺繡的傳統,這里的花邊傳統手工技藝由魯繡衍生而來,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傳統織繡工藝品的典型代表,在國際上素有“抽紗瑰寶”的稱號。20世紀80年代的泰安郊區是山東的“魯繡基地”,良莊、房村等地每家都有1至4位繡工,鼎盛時的泰安周邊會繡花的農戶有近2萬人。
唐斌杰今年45歲,高中畢業后,在父親耳濡目染下他開始接觸刺繡,從小熟悉20余種魯繡針法工藝,后期與父親一起從事繡品代加工。“當時和我們工廠合作的繡工最多能有2000多人,產品有臺布、桌旗、窗簾、靠墊、琴巾、床單被套等,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生意也是紅火了很長時間。”如今回憶起過往,唐斌杰依然感慨。
2000年左右,隨著科學技術突進,電動萬能繡花機和電腦繡花機的普及,傳統的手工刺繡受到極大沖擊。坐在凳子上,一針一線縫制繡品的婦女很少見到了,因為市場環境變了。
“我清楚地記得,當時很多大型的刺繡工廠瞬間倒閉。我們家倉庫里滿滿的繡品也全都滯銷。時間久了,由于保管不善,繡品全都損壞,一家人賠得血本無歸。”受到重創的唐斌杰此時有了出去闖一闖的想法。
在隨后的5年多時間里,他做過數控機床、項目經理、網店運營等工作,但在外漂泊的歲月里,唐斌杰心里始終念念不忘的還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刺繡工藝。
“或許我命中注定就是干這一行的,我對它有著很深的感情,始終舍不得放下。”說到自己的創業再出發,唐斌杰多了一絲釋然,臉上帶著輕松的笑容。
傳統工藝融入技術創新,老技藝煥發新活力
花樣繁多的圖案,精美雅致的手工,一把把色彩艷麗的手工花邊傘陳列在展覽室內。手握木質傘柄,透過花邊傘的紋路,迎著陽光輕輕轉動,在光影的斑駁中,每一把傘都是一針一線雕刻的時光,也是傳統技藝與技術創新的時空對話。
“我們的花邊傘是純手工制作,經過畫稿、刺版、印制等工序后,將物料分散到繡工家中進行手工縫制,每一道工序都要求十分嚴謹,每一把傘都有著它獨特的溫暖。”唐斌杰驕傲地說,現在他的花邊傘一傘難求,公司訂單已排到了今年8月。別看現在唐斌杰接單接到手軟,但創業之初的艱辛也是外人所想象不到的。
“當時我確定了重操刺繡舊業的目標,但我不得不仔細思考,手工繡品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憑借自己多年在外闖蕩的經驗,經過多番調研,唐斌杰最終將目光鎖定在手工刺繡外銷領域。“當時我了解到,國外很多人對傘有著特殊的情感,比如外國電影里很多都選擇用花邊傘作為道具,加之外國人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又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就考慮這個可以作為突破口。”于是,一方面,唐斌杰把以前所學到的設計畫圖進行創新,融入現代元素,以百代麗技法創新設計出花邊傘和花邊扇;另一方面,他借助亞馬遜、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嘗試通過網絡平臺打開國際市場的銷路。
“為了能畫出符合市場的圖案,我每天工作16個小時,飯端到桌前經常忘了吃。接到第一筆訂單時,妻子正在孕期,但為了支持我工作,每天都加班加點制作樣品。”回想起當時的艱辛,唐斌杰卻甘之如飴,他說,好在經過夫妻倆不懈努力,夜以繼日地工作,刺繡事業重新正常開展起來。
當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和互聯網碰撞,傳承與創新有機融合,發展成為了必然趨勢。
兩年時間的不斷推廣和創新,帶來了世界各地的訂單。唐斌杰花邊傘的風格和質量受到了國際客戶認可,一時間供不應求。“現在我們的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工廠每年花邊傘銷量約10萬把,花邊扇30萬把,年產值1000萬元左右。”唐斌杰說。
公司加農戶,幫助農村富余勞動力家門口就業
由于大汶口花邊技藝生產的產品多種多樣,技藝復雜,需要人手眾多,隨著訂單量的增加,唐斌杰采取公司加農戶的模式,在岱岳區的各鄉鎮農村中,以農戶為單位,將原材料送到繡工家里,然后統一回收銷售,這也帶動了周邊眾多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據了解,目前,唐斌杰在泰安以及周邊地市,濟南、日照等地設有50多個工作站點,站點長期合作的繡工達到600余人。
作為唐斌杰創業的起步原點,2021年以來,大汶口鎮培育扶植鄉村振興產業。在鎮政府支持下,夫妻二人在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設立了花邊傘制作工作室,專門培訓花邊刺繡技藝,村民們不僅學到了技藝,還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截至目前,工作室培訓各村文化帶頭人100多人次,累計幫助當地富余勞動力300余人實現就業。下一步大汶口鎮還將在市、區人社局的指導下,宣傳好人社政策,創業帶動就業,不斷推進民生服務化水平,服務更多群眾。”岱岳區大汶口鎮人社所所長屈帥說。
如今,唐斌杰的花邊傘生意做得有聲有色。20年間,唐斌杰從一位高中生成長為大汶口花邊技藝第四代傳承人、泰安市工藝美術師。去年,他還獲評2022“山東手造·禮遇泰安”十大手造名師稱號……唐斌杰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堅持作品創作,堅持傳統文化推廣,致力于將魯繡花邊技藝繼續傳承發揚下去。
(審核 聶艷艷)
?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