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熱點丨唱響“登高望遠、奮力爭先”主旋律 開新局啟新程譜新篇 一季度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述評
小滿時節,豐收在望。在這萬物生長的季節,我市高質量發展再傳捷報——
一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2億元,增長5.3%,高于全省0.6個百分點,增幅居全省第6位;第一、二、三產增加值分別增長4.6%、6.7%、4.6%,分別居全省第4、第1、第9位;全市24項指標進入了全省前8,其中8項增幅位居全省第1……
這是泰安一季度奮力跑好全年“第一棒”的可喜成果,是亮眼發展成色的折射——
一批批新材料產品從漢威產業園精細化學品產業基地出發,銷往全球;泰山玻纖的先進拉絲工藝生產車間,玻璃纖維生產設備正在有序運轉,這家冠軍企業多項產品位列全國第一;泰安二期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正開足馬力加快施工;迪爾化工成功上市,實現了泰安市企業在北交所上市“零”的突破……
企業發展是地方經濟的“晴雨表”。在泰汶大地上,處處可以感受到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動——
縱深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破題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重塑文旅融合新優勢,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今年以來,我市唱響“登高望遠、奮力爭先”主旋律,六項重點任務扎實推進,拔節生長,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畫卷徐徐展開。
奮力爭先
順利實現“開門穩”“開門紅”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
新年伊始,全市重點項目“集中觀摩大比拼”活動便發出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項目建設,打好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主動仗的號召,敲響推進新型工業化戰略的戰鼓;馬不停蹄,黨政“一把手”帶頭外出招商,圍繞泰安產業規劃發展布局,按圖索驥,招大引強,進一步補鏈延鏈強鏈,吹響了實干興泰的沖鋒號。
一季度,我市在練好內功的同時巧借外力,新型工業化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產業鏈條和結構不斷優化。
一組數字足以說明泰安充滿發展潛力的未來:工業技改投資、制造業技改投資、高技術產業投資分別增長47.9%、52.9%、163.7%,均居全省第1位;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6%,高于全省5.1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位;實際利用外資2.65億美元,增長21.6%,增幅居全省第5位;進出口總值增長47.5%,居全省第1位,其中出口總值增長55.2%,進口總值增長11.8%,分別居全省第2、第4位。
嚴冬過后,便是草長鶯飛,春暖花開。
數據顯示,開局首季,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2億元,增長5.3%,高于全省0.6個百分點,增幅居全省第6位。其中,一、二、三產增加值分別增長4.6%、6.7%、4.6%,分別居全省第4、第1、第9位。特別是工業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企業效益明顯好轉,市場消費加速回暖,經濟回升向好的因素不斷積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不斷增強。
產業發展勢頭較好。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4.9%,居全省第4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2%,高于全省5.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6位。去年新增了240家規上企業,今年又有293家納入“小升規”培育庫,進一步積蓄了發展后勁。建筑業總產值增長8.8%,高于全省1.4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位。
需求消費穩步恢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高于全省1.4個百分點,居全省第7位。文旅市場熱度持續攀升,接待國內游客1419萬人次、增長31%,國內旅游收入119.8億元、增長22.8%,分別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105%和86%。
發展質量明顯提升。全市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2億元,增長1.3%,高于全省0.9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56.2億元、增長15.3%,增幅居全省第1位。稅收占比70.2%,居全省第7位。國內稅收增收16.8億元、增長20.6%,增量、增幅分別位居全省第2、第1位。
24項指標進入了全省前8,增幅位居全省第1的就有8項……“增速快”成為泰安一季度的關鍵詞,讓人們看到了泰安發展的信心和潛力。
這樣的大好局面緣何而來?
是精神。全市上下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加壓奮進,抓好重大項目建設這個穩定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不斷推動各項工作位次前移、爭創一流。
是機制。審時度勢實施新型工業化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戰略,用“真金白銀”和“真招實措”全力幫扶企業發展,持續開展好“五大比拼、兩大問效”活動,“量身定制”招商推介和項目洽談活動,持續涌動你追我趕熱潮。
登高望遠
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一季度,我市雖然一些經濟指標增幅比較高,但與一些經濟大市相比,經濟總量與之還有較大差距,需要我們堅定信心決心,咬定目標、久久為功,不斷推動各項工作位次前移、爭創一流。”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楊洪濤對泰安發展形勢保持著清醒的認識。
志存高遠,方能找準目標。從去年年底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到今年年初的市兩會,再到4月底召開的全市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議,市委明確提出,今年要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現代服務業、文旅融合、黃河戰略、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6項重點任務,促進經濟穩進提質,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更好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
腳踏實地,才能行穩致遠。“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踏著一季度的步點,接過二季度的“接力棒”,泰安在新賽道上提速馳騁、逐夢前行。
——縱深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
全力實施“培基”“固本”“強鏈”“育群”四大工程,搶抓當前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組建數字化轉型服務聯盟,聚合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制造業企業力量,確保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和8項措施落實到位,幫助企業賦能增效,為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注入新動能。推動現有企業技改擴規,抓住抓實74個重點攻堅突破企業、項目,30個總鏈長、鏈長提級包保企業、項目等,把服務好現有企業作為最好的招商引資,開展好“我為企業辦實事”活動,促進企業發展壯大。隨著“五大比拼、兩大問效”“五大重點攻堅突破”行動扎實開展,對照產業圖譜,聯合鏈主企業,盯準產業鏈空白領域、薄弱環節,以市級“大兵團”和鏈條“小分隊”相結合的方式,“量身定制”招商推介和項目洽談活動,我市招商引資和技改擴規項目建設持續提速,產業鏈策劃項目“蓄水池”不斷壯大,新簽約和新開工項目形成新支撐點,項目儲備滾動接續、推進有力。接下來,我市還將繼續提升38個特色園區效能,打造產業最集中、經濟最活躍的工業經濟主陣地。
——盡快破題現代服務業發展。
發展現代服務業是與新型工業化相互賦能的重要途徑,是擴大就業、促進消費升級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3月28日,我市召開了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動員大會,出臺了《關于加快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對現代服務業發展作出安排部署,這是市委、市政府推進經濟工作的又一重大舉措、重大動作,旗幟鮮明地彰顯市委、市政府像抓工業一樣抓現代服務業的決心,加快構建服務業產業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工業化雙向賦能、協同發展,為現代化強市建設注入新的澎湃動力。
目前,15個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專班都已完成組建,繼續推動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工業化雙向賦能,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爭創一批服務型制造示范中心、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著力在推動消費擴容提質、強化生產服務支撐和促進新興業態發展等方面攻堅發力,努力擴大消費需求,發揮好消費在穩增長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發展會展業,做好“泰山+”的文章,積極承辦國際國內大型展覽展會或高端會議,把工業產品推出去,把客商引進來;深入實施服務業發展載體培育工程,抓好省優勢產業載體項目、服務業特色小鎮、創新中心、重點企業項目的培育和爭取,引導企業在注冊、納統等環節向現代服務業靠攏,鼓勵傳統服務業企業轉型為現代服務業企業,培育一批制造服務業新型產業服務平臺或社會組織。
——加快重塑文旅融合新優勢。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我市繼續搶抓旅游消費旺季,精心謀劃設計好節事活動,推出一批內容豐富的文旅活動,進一步增強引流效果,拉長消費鏈條,實現“流量變現”。加快推動泰山文化傳承發展,最高規格成立了泰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推進委員會,發揮牽頭抓總作用,一體推進泰山文化傳承發展。同時,加快推進規劃編制、十大標志性工程建設等重點工作,推動泰山文化傳承發展盡快打開新局面。強化旅游服務創新和營銷,以更好的文旅項目和文創產品支撐打造“中華泰山·國泰民安”品牌,順應時代化、年輕化的需求,設計包含泰山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做好頂層設計,整合好現有資源,提高泰安旅游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奏響黃河戰略泰安發展新樂章。
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堅定不移走好“生態立市”之路,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黃河流域大保護、大治理、大發展,全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堅持生態優先,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持續鞏固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成果;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強化項目支撐,推動煤電機組轉型升級整合,走好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緊抓全省“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重大機遇、“新能源+新型儲能”風口,立足資源產業優勢,高標準謀劃千萬千瓦級多元新型儲能基地,全力打造“儲能之都”……兼顧城市生態治理和工業發展的導向,泰安走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的綠色發展之路。
——勾勒鄉村振興產業蓬勃新藍圖。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2月24日,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就加快建設農業強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了安排,以工業化思維抓好現代農業,制定了加快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的步伐。
我市全面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用好鄉村振興聯席會議制度,通過專班推進、專項跟蹤、專人落實、專題研究,部署推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以新思維、新舉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比如,立足資源稟賦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讓沃野鄉村探索出長期穩定增收的項目;創新實踐“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實施集體產權改革,讓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依托資源,扮靚鄉村,讓農民吃上了“旅游飯”;依托數字化技術,推動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變,發展電商直播,讓農戶挑上了現代化的“金扁擔”。
——描繪共同富裕百姓福祉新畫卷。
以人民為中心,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幸福,是一座城市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泰安集中攻堅一批就業、教育、醫療等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泰安下大氣力改善群眾居住環境,在城市實施棚改、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全力破解房地產開發歷史遺留難題;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擴大社會就業,加大困難就業人群援助力度;創新基礎教育辦學模式和管理體制機制,在全市開展集團化辦學行動,打通校際壁壘,縮小教育在區域、城鄉、校際等方面的差距;不斷深化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落實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政策,讓群眾真正享受到醫療實惠。
奮楫揚帆
重任在肩更須砥礪奮進
沒有等來的精彩,只有拼來的輝煌。唯有堅定信心,才能方向明確、目光如炬,眺望光明遠方;唯有鼓足干勁,才能步履鏗鏘、再接再厲,直至勝利終點;唯有加壓奮進,才能厚積薄發、突破重圍,實現高質量發展。
做好經濟運行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調動各級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以更好的服務、更高的標準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不斷強化要素保障,重點打好資金、能源、土地等要素保障“組合拳”。要進一步強化政策性資金對上爭取,高效做好債券資金的管理使用,尤其是在支持重大項目建設上,要切實做好前期準備,精準用于新建和續建項目;要用好用活金融信貸資金,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對新型工業化等重點任務的信貸支持力度,拓寬優質企業融資渠道;要堅定不移發展新能源產業,瞄準新能源發電、儲能系統研發生產、新能源服務與應用“三位一體”主攻方向,持續優化新能源產業結構;要落實好《重點工業項目要素保障實施辦法》,強化市級統籌、統一分配,做到“要素跟著項目走”,讓“好馬吃到好料”。
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守牢安全底線。要全力做好安全生產風險防范化解,必須層層壓實黨委政府、監管部門、生產企業責任,堅持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切實增強“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要堅決防范城投債風險,進一步厘清政府和企業債務邊界,穩妥推進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徹底剝離政府融資功能,堅決斬斷風險向財政傳導鏈條;要高度關注房地產市場風險,堅持“房住不炒”原則,繼續實施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調整商品房預售許可條件,降低群眾購房負擔,鼓勵擴大合理住房消費。
對照考核這面“鏡子”,補短板、強弱項、挖潛能。結合一季度經濟社會發展中暴露出來的矛盾問題,析原因、差不足、找對策。壓實工作責任,肩扛千斤,背負萬石,躬身入局,親力親為,解決發展中的具體問題。
眾樂齊鳴,不絕于耳。在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奏鳴曲中,全市上下將凝神聚氣、齊心協力,把握好時代的機遇,奮力開創泰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奏響慷慨激昂的新時代強音。
(記者 李海靜 張中乾 秦浩 審核 王天姿)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