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談丨內陸濟寧,敢“和龍王比寶”
□高峰 周學澤
傳說大海是龍王的府邸,龍王寶多,人們常以“和龍王比寶”比喻自然條件、稟賦不如人,一較長短時,多少有勉為其難的意思。但內陸城市濟寧不沿海、不臨江,憑借被黃河阻斷的南向京杭大運河,在做活運河文章上下真功夫,居然能夠和大多數海港城市列陣前行,短短兩三年的時間,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長,成了中國北方內陸航運中心、北方內陸通江達海的“橋頭堡”,初步展現了開放創新的國際范。這讓“龍王”身邊的許多海港羨慕。
今年1至4月份,濟寧港航物流產業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全市港口完成吞吐量2057.7萬噸,同比增長25.9%;集裝箱吞吐量達4.97萬標箱,同比增長260.6%。
此前2月6日,濟寧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精彩答卷?濟寧2022”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 2022年濟寧港貨物吞吐量完成5843.5萬噸,同比增長27%;集裝箱吞吐量完成5.85萬標箱,同比增長106%。
對比來看,濟寧市港口貨物吞吐量穩居全省港口第5位、內河港口首位,持續高于省內的濰坊、威海等沿海港口,并超越徐州等省外發達港口,逐步在全國內河港口物流發展大格局中占據重要戰略地位,其中梁山港成功納入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內河航運復興全面起勢。
一,內陸濟寧敢“和龍王比寶”,首先是有一種不甘落后、奮發向上的精氣神。
敢“和龍王比寶”,需要勇氣、膽氣和毅力。濟寧港口躋身全省河海大港前五行列,貨物吞吐量僅次于青島、日照、煙臺、東營的港口,是濟寧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創新實干、事爭一流的結果。
濟寧身處內陸,志在高遠,現代化強市畫卷徐徐展開:發揮濟寧內河航運優勢,培育現代物流高地,形成山東對內陸和國際開放橋頭堡;爭當魯南經濟圈排頭兵,綜合實力跨入全省第一方陣;強力突破制造強市,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爭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先行示范區,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2022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316.9億元,居全省第6位;增長4.4%,全省第4, 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向好、進中提質良好態勢。
二, 濟寧敢“和龍王比寶”,是一種從劣勢中尋找發展優勢的過程。
“小米加步槍”可以勝過“飛機加大炮”, 就靠這個物質基礎,中國人民贏得了革命的勝利。但“小米加步槍”勝過“飛機加大炮”,需要正確決策,需要正確分析自己的長短板。
濟寧是傳統資源型城市,短板明顯。2013年11月,《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發布,濟寧被列入成熟型資源型城市。“根據2013年數據,濟寧可采煤炭儲量24.34億噸,未來幾年生產能力9000萬噸/年,開采年限還有18—20年。”濟寧市若不提前謀劃轉型,到2030年前后,將進入被迫轉型時期。
分析劣勢,更要找到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地方。濟寧看到了自己“黃金坐標”的區位優勢,堅定不移實施“現代港航物流突破戰略”,在京杭運河與瓦日鐵路相距最近的梁山縣“點穴式”建設梁山港,建成了長達9.18公里的鐵路專用線,把“西煤東運”重要通道瓦日鐵路與京杭運河聯通,打通了水路、鐵路聯接的卡口,形成聯通南北的物流運輸通道,從此,濟寧的發展步入快車道。
三,濟寧敢“和龍王比寶”,是不斷創造優勢并擴大競爭優勢的過程。
濟寧找到運河優勢這個“口”,不斷深挖創造優勢,競爭優勢不斷擴大。
濟寧借勢運河發展現代港航物流產業。高標準編制《港產融合發展規劃》,通航能力實現倍增。對于濟寧來說,日瓦鐵路和京杭大運河先構成一個“丁字型”航道,方便了山東和江蘇、浙江的經濟聯系;然后又挖掘長江沿岸市場資源,西達重慶,東到上海,形成“工字型”交通動脈;又從長江口出海,航線到達福建、廣東直至越南。
濟寧港口資源整合提質,“以港育產、以產興城、港產融合”正成為現實。以濟寧能源發展集團為市場主體成立港航集團,重點打造梁山港、任城港、微山港3大億噸級港口群。推動港口由裝卸港向貿易港、物流港轉型,大力發展新能源、集裝箱船舶運輸,推進“港口、物流、貿易”融合發展。以港興城,吸引臨港加工制造、物流、大宗商貿等產業集聚,全力打造梁山港產業園區、龍拱港產業園區等六大百億園區,推動“港產城”一體化蓬勃發展。
加快推進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運河為濟寧打開了一扇寬廣的門,運河經濟融合運儲、生產等各種要素,正成為轉型發展的重要憑借。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