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書岱說丨泰山道教音樂溯古
□周郢
泰山道教音樂源頭甚古遠。宋人趙鼎臣《游山錄》記時有岱頂道人張景巖“倚風歌道家曲數闋,飄飄有出世間意”。泰山封禪致祭中均有道樂演奏。宋真宗有《步虛詞》(詠天書降泰山)、清雍正帝有《碧霞祠題寶旙步虛詞》,皆詠岱樂。所詠步虛詞系道士醮壇儀式,其行醮時演奏、吟唱曲調行腔,為道樂重要內容。
歷代道士亦多擅音樂。明代三陽庵道人昝復明善琴藝,程守訓《昝云山煉師碑記》:“師以戊戌年(1598年)正月十九日羽化超丹,委蛻而去。藏□者止洞中孤琴、遺像、藤床、石磴而已。”又云:“寒庵只見孤琴在,夜月還應一鶴隨。”勞堪《泰山紀游》云:“至三陽庵,酌龍泉……還坐閣中,道人鼓《猿鶴》《客窗》二操,琴音清越,眾山皆響。”可見其琴藝之高妙。有清代道人蘇姓亦工此技,雍正時泰安知州紀邁宜有《留別善琴蘇道人》中言:“誰譜當年醉翁摻,試終一曲咽幽泉。”清末泰城西關萬壽宮道人蕭崧一亦工于琴,陳宗媯《贈萬壽宮蕭羽士(崧一)》詩有“踏得長安塵已遍,瑤琴一曲海天秋”句(《岱粹抄存續編》卷六)。道士李云程亦以琴名,葛延瑛《贈李云程道士》中言其“壁懸古琴數張,雅善鼓琴,而未嘗輕試,其靖節先生所謂‘但得琴中趣,無勞弦上音’者耶?抑曲高和寡,不遇知音不為鼓耶?”(《岱粹抄存》卷四)
延至清末,泰山道樂遂蔚為大觀,并有《玉音仙范》等樂譜傳世,成為泰山文化中的異珍。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