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區抓緊抓牢“三個三” 呵護一方綠水青山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劉小東 審核 晁彤彤)水土保持是江河保護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泰山區深入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統籌做好水旱災害防御、水資源集約節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探索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修復之路。
“規劃+防治+監管”三個體系助力水土保持
治理水土流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生動實踐。泰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水土保持工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編制印發《泰山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規劃》《泰山區水土保持規劃(2018-2030年)》,構建水保規劃體系,將水土保持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落實專項資金。
緊抓國家加大水土保持投資力度戰略機遇,泰山區以重點項目為依托,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構建起完善的水土保持綜合防治體系,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泰山區先后實施12個國家及黃河上中游局項目、11個省重點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20多條市切塊資金項目,有力推動水利改革發展和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近5年泰山區未發生較嚴重的水土流失危害事件,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管理規范,水利基礎設施生態支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堅持一手抓生態治理、一手抓監督管理,泰山區強化依法行政,構建水土保持期現代監管體系。在審批上“減肥”,流程上“瘦身”,泰山區將方案審批和水土保持補償費征繳權限劃轉至泰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納入審批流程前置程序,從源頭上杜絕未批先建和拒不繳納補償費的違法行為;運用“天地一體化”技術,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督促建設單位認真落實“三同時”制度,有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示范+推廣+教育”三個平臺護好綠水青山
面對新環境下的新問題、新要求,如何提升水源涵養、水土保持能力,泰山區開展了有益探索,搭建“示范+推廣+教育”三個平臺,護好綠水青山。
圍繞省莊鎮北部山區水土流失整治,泰山區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以水土資源可持續高效利用、生態環境可持續維護和美麗家園可持續提升為目標,搭建水土保持示范平臺,在省莊鎮安家莊村建設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占地1.5平方公里,累計投資600余萬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8公頃,年可新增保水能力6萬立方米,保土能力2.76萬噸。
近年來,通過開荒山、建梯田、修山路、治溝道、修水塘、搞灌溉、治污水、清垃圾、硬村路、美環境,泰山區形成了一套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搭建起技術推廣多元平臺,采用徑流多級網絡式集蓄調控技術,開展流域雨水徑流調控利用、生態治理工程、生態休閑旅游技術集成示范;采用高標準梯田集成、生態溝道系統治理、生態護坡、雨水集蓄利用、坡面徑流調控、水塘建設、擋土墻建設、大苗栽植、表土剝離等先進實用技術,展示“地球醫生”的風采,蓄水保土改善生態生活環境,提升了生產技術條件,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為增強公眾水土保持意識,泰山區還搭建了科普宣傳教育平臺,融合生態資源和紅色資源,建設黨性教育基地和鄉村記憶館,打造集黨史學習教育與水土保持科技示范、生態文明成果展示于一體的“紅+綠”綜合教育基地;建設水土保持科普長廊、人工降雨演示系統,展示水土流失、徑流小區、水保工程和植物措施,利用宣傳欄、宣傳標語、宣傳片等,普及水土保持法律法規、生態常識以及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成效,多形式、多維度開展科普宣傳教育。
“黨建+人才+產業”三項賦能守護一方山水
綠水青山、生態宜居的背后,離不開泰山區上下的努力,目前,泰山區已經實現“黨建+人才+產業”三項賦能,為水土保持工作注入強大動能。
日前,泰山區舉辦“校地攜手謀發展·支部共建譜新篇”暨“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揭牌儀式,與山東大學開展合作共建,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教工黨支部、泰山區水利局黨支部、泰山區省莊鎮安家莊村黨支部開展黨建共建,通過組織聯建、黨員聯管、活動聯辦、人才聯育、資源聯用,實現優勢互補、工作互動、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為推動人才賦能,泰山區整合科研人才資源,積極吸納返鄉大學生、經濟能人,邀請泰安市農科院對農業種植提供技術支持;發揮駐地高校山東農業大學優勢,委托編制《泰安市泰山區安家莊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總體規劃》,做好示范園頂層設計;聘請山東大學12名教授為泰山區水利專家,共建實習教學基地,將人才培養與水利發展相結合,建立起了泰山區與高校院所緊密的常態化交流機制,進一步暢通科技合作和成果轉化渠道,實現人才智力與產業項目的有效對接。
泰山區立足生態效益,兼顧產業發展,在實施水土保持治理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土地生產力的基礎上,培育發展了櫻桃、蘋果、獼猴桃、石榴、杏、茶、靈芝等林果產業規模片區、采摘園示范園區、標準化生產基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同時,泰山區采取“合作社+科研院所+公司”發展模式,建成6座泰山赤靈芝大棚,與山東芝人堂藥業公司簽訂回購協議進行深加工,帶動高效農業實現“一產接二連三”;開發杏林休閑度假公園項目,大力發展高端民宿、生態采摘、休閑觀光產業,實現村旅游利潤近百萬元,走出一條“黨旗紅、山水綠、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保護泰山生態,守護一方山水,是泰山區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年,泰山區將加快實施芝田河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調整項目)、亓家灘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石汶河和瀛汶河提升改造等水利工程,致力于打造“投資環境、人居環境、生態環境”最佳的國家水土保持示范樣板,讓綠水青山成為東岳泰山的最美注腳。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