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易俗不知秦”
“不聽秦腔不識陜,不到易俗不知秦。”五一假期,來陜西西安旅游的游客,必然繞不過粗獷、樸實又豪放的秦腔古調,也難以繞過易俗社文化街區。依托百年秦腔劇社易俗社、以秦腔文化為特色打造的集秦腔演藝、老字號美食、國潮新零售于一體的文化步行街,逐漸成為年輕人的朋友圈“新寵”。
入夜時分,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區游人如織。在地理位置上,街區距離城市中心地標建筑鐘樓景區,僅隔一條街道防護欄。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游客追著夜景,紛紛到此拍照打卡。“鐘樓的鐘聲響著,易俗社的秦腔吼著,西安的心臟就跳動著。”退休教師西安市民杜女士多次前來暢游街區,她與記者分享道:“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文化表達,而易俗社不僅是陜西文化、秦腔藝術的符號,更承載著一代代陜西人的記憶與情感。”
從世界藝壇三大古老劇社之一,到全國首家戲曲文化街區,這處城市更新項目2021年改造完成對外開放。秦腔、話劇、相聲表演,以及“東邦哥”懷舊特色主題街區,豐富了市民游客的夜間消費, 街區于去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值得一提的是,易俗社文化街區建設以古城規制“街、坊、巷、院”為基礎,并未局限于仿古建筑群的固化思維里,而是提取了古建形態的基本元素,運用“色同形異,新舊交融”的設計手法重新演繹,完美地融入西安的城市更新中。街區里,中國秦腔藝術博物館與易俗社百年博物館比鄰,全景式展示了中國秦腔藝術和易俗社的發展歷程。一座仿明清風格的戲臺位于街區中心廣場,每當有好戲登場,戲迷票友或坐或立,聽到入迷。
在戲臺對面,是一眾西安老字號。白云章的酸湯水餃熱辣鮮美,讓人上癮;同盛祥的牛羊肉泡饃肉爛湯濃、饃筋光滑;西安飯莊的“酥不膩葫蘆雞”外酥里嫩……假日期間,不少游客走進老字號,品嘗舌尖上的陜西味道。“美食是游客親近一個城市的窗口,大量老字號品牌入駐,不僅有利于老字號的文化傳承,也將文旅商相融合,賡續城市文脈,滿足游客一站式享美食的需求。”西安飯莊東大街易俗社街區店負責人說。
不同于傳統的商業步行街,秦腔文化、秦人文化和秦地文化是街區的標簽。街區注重年輕化活態展示,將秦腔、老西安記憶和國潮時尚相結合,并融入多種業態,激活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在街區負一層,一條懷舊主題街區“東邦哥”,以“場景力量”為街區帶來了話題、人流量、傳播度等,身臨其境的代入感,形成一種具有互動感、敘事感和社交氛圍的沉浸式消費體驗。
“這輛二八杠自行車、這臺黑白電視機,我小時候在爺爺家里見過!”來自廣西的游客韋女士興奮地舉起手機拍照留影。游走在“東邦哥”,20世紀80年代的舊時記憶被一個個老物件喚起。
創新夜間消費業態和模式,依托特色商業街區舉辦文創集市、文藝表演、夜游長安等室外活動,促進文商旅體跨界融合,提升夜經濟活力……據了解,西安市政府日前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促進商貿業持續恢復事宜,并出臺6條措施支持戶外經濟和夜經濟發展。
通過重點培育夜間觀光游憩、文化休閑、演藝體驗、特色餐飲、購物娛樂五大夜間經濟產業,當前西安已經形成了數量可觀的與區域商圈發展相融合、具有一定帶動輻射功能的特色夜游消費街區,“夜游西安”成為古都旅游的新亮點。“多姿多彩的文旅產品,正激發和釋放著消費市場的活力和潛力,促進城市夜間經濟蓬勃發展。”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孫超說。
易俗社文化街區只是一個縮影。如今,西安的夜經濟正在不斷推陳出新,形成了夜食、夜游、夜演等在內的多元夜間消費市場。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