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綠成金” 泰安市林下經濟總面積達32萬畝,產值12億元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池彥明 王玲玲)綠色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色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泰安市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立足林業為民、生態惠民、綠色富民,充分發揮林地資源和林蔭空間的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探索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森林藥材、景觀利用等復合經營模式,打造林下經濟全產業鏈,提高產業聚集度,提升產品附加值,助農增收致富。
在新泰市羊流鎮蟠龍山下的惠美農牧?泰山百合和園,鳥鳴陣陣,微風不燥,茶香伴著中草藥的清香四溢。雖然百合還未盛放,但園區內郁郁蔥蔥的植被生長旺盛。松樹下蔭蔽著一株株含苞待放的百合,成片的茶樹錯落有致蓄力生長著。作為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山東新泰惠美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林下經濟面積達4800畝。因百合耐旱、耐寒、喜蔭的特點適合林下種植,園區種植有1500畝林下賞食兼用百合。
據新泰市羊流鎮西安村黨支部書記劉燦奎介紹,百合園牽頭在周邊村里選出符合條件的種植戶,并提供種源和管理技術,為種植戶的百合種植效果提供保障;百合成熟后由百合園為種植戶提供保底價格,進行統一回收,為種植戶的百合銷售提供保障。一畝地可產百合650斤左右,回收價格為8塊一斤,“雙保障”模式的推行解決了種植戶的后顧之憂。“園區在傳統農業簡單的種養模式基礎上,延伸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鄙綎|惠美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利珍介紹說,從單純林下種養殖經濟擴展到林下旅游經濟,園區配套建成了林下兒童樂園、叢林穿越等設施,實現了生產、旅游兩不誤。
為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我市大力培育林下經濟典型,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運作模式,示范帶動、以點帶面,帶動全市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新發展林下經濟0.67萬畝,全市林下經濟總面積32萬畝、產值12億元,其中林下種植7.9萬畝、林下養殖4.6萬畝、林下采摘1.3萬畝、森林景觀利用18.2萬畝。
岱岳區道朗鎮豐山村三面環山,在山腳望去,樹木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立足泰山藥材的種植和加工,豐山村致力于打造泰山名藥材專業村。2016年,村黨支部領辦成立豐草苑中藥材種植合作社,整合流轉土地600畝,建成泰山四大名藥種植基地,以“一村一品”模式打造特色產業的發展之路。目前,豐山村建有高標準靈芝種植大棚33個?!办`芝的生長環境需要高溫高濕,我們在蘋果樹、板栗樹和核桃樹底下大棚種植的靈芝長勢很好,目前,種植戶年增收8000元以上?!钡览舒傌S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文華介紹說,豐山村黨支部通過領辦合作社,與泰山芝人堂集團緊密合作,采取公司+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由村集體合作社統一流轉土地租賃給芝人堂集團。種出靈芝后,直接由合作社或村民加工成產品,企業負責銷售??恐厣a業,豐山村集體增收37萬元。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解決林下經濟發展中的技術難題,我市林業部門建立與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省果樹所的長期合作,引進推廣應用林下種養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邀請高層次專家教授開展技術培訓,現場示范、集中授課,宣講林下經濟實用技術,著力培育農民技術骨干、專家能手。近年來,全市每年組織技術人員開展送科技上山下鄉活動30余次,舉辦林下種植、養殖培訓班50余期,培訓人數達到6000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萬多份,為推進林下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我市林業部門整合各類技術資源,建立了以市、縣、鄉三級林業、農業、畜牧、科技等部門為主體的技術服務網絡,抽調專業技術人員分片包干定期下鄉進行林下經濟實用技術培訓,提供全方位技術指導服務,手把手傳授實用技術,切實讓農民看得見、學得會、用得上、能致富。成立林下經濟合作社69個,入社農戶達951人,從事林下經濟的農民達2.4萬余人,人均增收1.1萬元。
與此同時,我市積極引導林下經濟經營主體強化品牌建設,打造品牌、推介品牌、樹立品牌,構建林下經濟產品品牌集群。近年來,全市先后注冊了“泰山百合”“無恙堂”“芝人堂”“芝圣堂”等中藥材產品品牌,“老寨山”“龍廷”“石萊”等草雞蛋品牌,“東岳第一春”有機綠茶、紅茶品牌;“派哥”無公害黑豬肉商標等林下養殖品牌,林下經濟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壯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