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深化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
山東深化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
“職教高地”助力強省建設
□大眾日報記者 王原
畢業于青島華夏職業學校2015級會計專業的金月茹,當初選擇的是“3+4”對口貫通培養,在青島大學4年間,以年級第二名的成績被保送到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目前正在讀研一。像她一樣,青島這所中職學校近三年有16名畢業生考取研究生,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加快不同層次職業教育、普通教育相互融通,是近年來山東部省共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成就之一。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處負責人王志剛介紹,近三年,全省中職招生有7.6萬名學生超過普通高中線,高職招生有近10萬名學生達到本科線,4.3萬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轉入中職學校,越來越多的優秀學子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職業教育。2020年初,山東成為全國首個教育部與地方共建的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整體設計、協同推進,提質培優、增值賦能”,我省按照部省共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這一整體要求,以等不得、慢不得、懈不得的力度和速度加快推進。
“職業教育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濟南市教育局職業與高等教育處處長李干三告訴記者,濟南現有職業院校76所,在校生33.9萬人,學生就業率達到97%以上。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8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職業教育已成為中小企業集聚發展、產業邁向中高端、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的重要支撐。
2022年是我省職教高地建設“三年成事”之年,三年里一組數字令人鼓舞:山東第一個出臺推進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指導意見;第一個整省舉辦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改革試點賽;第一個建立職教高考制度,職教高考與夏季高考并駕齊驅;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山東獲得獎牌數、金牌數分居全國第一、二位;全省現有國家中職示范校65所、“雙高計劃”高職院校15所,分居全國第一、二位……
“濰坊市作為我省按照東中西設立的4個省級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之一,不斷強化領導機制、政策支持、要素支撐,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保障。”濰坊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杜全平說,近三年,濰坊市投入12.5億元,新建、改擴建濰坊職業學院等3所市屬高職院校;投入7.6億元,建成占地1000畝的大型公共實訓基地—山東(濰坊)公共實訓基地;圍繞全省“十強產業”和濰坊產業體系,布局200個骨干專業,專業設置與產業匹配度達85%以上;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多種形式參與辦學,在山東確定的9所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試點院校中,濰坊有6所。
“如何推動產教深度融合,一度是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王志剛說。山東印發全國首個混合所有制辦學政策文件,全省建設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322個,524家規模以上企業進駐,拉動社會投資120多億元;還出臺全國首個“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產教融合激勵措施,助推山東職業教育改革一步一步走進“深水區”。
職業教育的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企業與職業院校之間形成“雙向奔赴”。“山東京博控股集團主動將企業生產場景及資源向職業院校開放,將重點推進省級精細化工實訓基地升為國家級基地,開展現代農業生態公共實訓基地等建設,提升基地服務支撐能力。”京博N1N商校常務副校長岳曉彤說。
我省職業教育還不斷在擴大對外開放上下功夫,拓寬中外人文交流渠道。濟南職業學院持續推進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本土化,打造了AHK-濟南中德雙元制職業教育項目。據了解,山東組織47所職業院校與11家央企“組團出海”,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15所海外職業技術學院,設立57個辦學點,建設“中文+職業技能”國際推廣基地,培訓海外員工,服務企業在海外拓展業務。
當前,全省職業教育正圍繞“十強產業”,積極籌建10個覆蓋全省的產教融合共同體,以及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魯南經濟圈和16個設區市、各個功能區“一地一案”產教聯合體,繪制產教對接圖譜,引導產教資源緊密對接,協同推進人才培養、職業培訓、技術研發服務、成果轉移轉化推廣及創新創業孵化等。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