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衰:美元加快走下“神壇”
△美國《國會山報》報道:由共和黨人控制的美國國會眾議院4月26日通過眾議長麥卡錫提出的旨在解決聯邦政府債務上限問題的《限制、節約、增長法案》。
但美國媒體認為,該法案預計不會在由民主黨人控制的參議院獲得通過。而美國總統拜登也表示,如果國會通過該法案,他將使用總統否決權將其否決。
△美國《國會山報》報道:該法案在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沒有通過的機會,白宮新聞秘書讓-皮埃爾在聲明中表示,總統拜登“已經明確表示,這項法案沒有機會成為法律”。
此時的美國兩黨政客或許還沒有意識到,他們之間無休止的內斗最終可能葬送的究竟是什么。
作為美國國會在百年前發明的獨有工具,“債務上限”為聯邦政府履行已產生的支付義務敲定了舉債的最高額度。觸及這條紅線,意味著美國財政部借款授權用盡,無權再發新債。
但隨著美國政府舉債規模越來越大、美國政治越來越趨向兩極分化,這一原本旨在強化財政紀律、控制債務規模的政策工具也演化成了徹頭徹尾的黨爭工具。
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如果國會不及時采取行動,美國政府將在7月至9月之間發生歷史上首次債務違約。
富國銀行高等級債務辛迪加全球負責人莫琳·奧康納直言,今年美國的債務上限問題有可能成為全球經濟的“黑天鵝事件”。除了對美國經濟、民生以及全球金融穩定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之外,還可能敲響美元霸權的喪鐘。
依靠美元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這個特權,美國可以隨意通過利率升降轉嫁自身風險、收割全球財富。
但隨著美國不斷加息,越來越多的外國資本回流美國,導致全球美元短缺,從而推動更多國家加快遠離美元。
△印度《星期日衛報》報道:預計未來2至3年內,美元作為貨幣的全球使用率可能會進一步下降至40-45%。
而一旦發生債務違約,美國政府只能以更高的利率償還債務,不僅將引發自身更嚴重的通貨膨脹,更會加快各國減持美債的速度,從而導致美債不再吃香,美元不再可信。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3月23日在出席美國國會眾議院撥款委員會附屬委員會聽證會時曾發出警告:如果美國發生債務違約,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將被削弱。
讓耶倫擔心的遠不止于此。她日前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專訪時進一步警告,美國對俄羅斯、伊朗等國使用與美元角色有關聯的金融制裁措施正面臨嚴重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可能會破壞美元的主導地位”。
靠著二戰后建立起的霸權,美元從一種普通的支付、結算和投資載體,漸漸變成了美國的政治訛詐和脅迫工具。而美國越來越多地將美元霸權“武器化”,正是全球去美元化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面對全球去美元化浪潮,美國實業家馬斯克警告,“如果將一種貨幣武器化的次數足夠多,其他國家就會停止使用它”。
事實上,全世界都看到了美國不負責任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引發的惡果,包括一些美國盟友在內的多國紛紛通過減持美債、推動雙邊貨幣協議和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等辦法,積極探索“去美元化”的路徑。
數據顯示,在過去20年里,美元在全球央行國際儲備中所占份額下降了12個百分點,從71%縮減到了去年第四季度時的58.38%。
在美國《國際銀行家》雜志看來,考慮到全球大約四分之一的人口受到美國制裁的直接影響,“世界各地的去美元化勢頭加劇或許不應令人感到意外”。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美國金融霸權地位雖然不會很快失去,但最終失去已是大勢所趨。而當前的美國債務危機和銀行業危機讓美元的主導地位愈發岌岌可危,進一步成為多國“去美元化”的導火索。
法國地緣政治專家雷諾·吉拉德在專欄文章中警告說,美國政府過度使用美元作為對別國政治打壓的武器正在反噬美國自身,雖然“去美元化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但美國政府親手開啟的去美元化的趨勢“顯然已不可逆轉”。
△俄羅斯塔斯社援引雷諾·吉拉德在法國《費加羅報》上發表的評論文章截圖
正如美國前助理財政部長保羅·克雷格·羅伯茨指出的,二戰后的美國霸權一直依賴美元的世界儲備貨幣地位。而在拜登政府的制裁開始讓世界遠離美元之后,這種特權已不再安全。
“一旦美元變成只是一種紙幣,美國的實力就會崩潰……美國自己摧毀了自己的霸權。”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