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解碼:農業大省山東如何在農業現代化走在前?
山東是大省,農業大省首當其沖。山東的大蔥,長得和人一樣高,全國人民印象深刻。
情深似海,厚望如山。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賦予山東光榮使命:努力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共同富裕,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強國必先強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農業強國,基本要求是實現農業現代化。”
大省大擔當。山東如何在建設農業強國方面走在前?日前,人民日報“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組走進位于山東的一個縣級市——“中國蔬菜之鄉”壽光,尋找答案。
進大棚、問菜農、訪市場,在壽光充分感受農業現代化的蓬勃脈動——
一連串數字,足以表明壽光蔬菜產業在全國農業大盤的地位:
設施蔬菜種植面積60萬畝,年產量450萬噸,日蔬菜成交量超1500萬公斤,7項行業標準獲農業農村部發布實施,在全國認定標準化基地59個,引進中國農科院等12個國字號平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蔬菜品種178個,種苗年繁育能力達18億株……
一串串足跡,深刻標注壽光蔬菜產業破題農業現代化:
從1989年建起第一座冬暖式蔬菜大棚,到如今第七代智能日光溫室集中連片;從洋種子一統天下,到自主研發蔬菜新品種,市場占有率達70%;從買賣蔬菜到輸出農業標準……
2022年,山東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提出到2025年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8個以上,壽光蔬菜位列其中。
壽光,何以能?
1、種子
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壽光是外國種子的“試驗田”和“跑馬場”。10年前,菜農每年購買種子種苗大約需要6億元,其中近4億元讓國外公司掙走了。比如番茄進口種子,每畝地平均要800元至1000元,是國內種子的3到5倍。”
打響“種子工程攻堅行動”!攻堅、突圍,壽光搭建重量級創新平臺,建成山東省最大的蔬菜種質資源庫,院士、專家、企業、農戶握指成拳,產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蔬菜品種達178個,國產蔬菜種子在壽光市場的占有率從54%提高到70%以上。
2、科技
一座座大棚的迭代,彰顯科技裝備能力。
壽光的蔬菜大棚已經從第一代發展到現在的第七代,可以通過物聯網控制水肥一體化機、放風機、補光燈、噴淋系統等溫室附屬設備,實現了蔬菜的工廠化生產。
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立新說,如今壽光蔬菜大棚已發展到第七代,物聯網應用率達到80%以上,節地、節水、節肥,更多菜農從會種地變成“慧”種地。
3、全產業鏈
一條條拉長的鏈條,鍛造強大產業韌性。
在壽光,從建棚、種植到采摘、銷售,完善的產業鏈服務體系,是“玩棚”的底氣。
誠然,對標農業現代化,壽光人冷靜清醒:深加工鏈條有待拉長,高端人才仍然不足、新型經營主體發育不完善、品牌體系建設尚需提高……
4、標準
今年3月,《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服務規范》國家標準發布,參與這項標準制定的,就有坐落在壽光的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
集成2369條蔬菜產業鏈相關標準,形成十四大類、182個品類的蔬菜標準數據庫,編制完成了37種蔬菜的54項生產技術規程,6項全產業鏈行業標準獲農業農村部發布實施,填補國內空白,一個個壽光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
眼下, 8000多名壽光技術人員遍布全國,已向26個省份提供大棚蔬菜集成解決方案……
攻堅種子,發力科技,完善全產業鏈,提升標準化,新征程上,期待壽光這個中國“菜籃子”拎得更穩。
貢獻“農業強國”,探路農業現代化,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期待山東省再建新功。
更多內容請看:
重磅!人民日報“頭版+整版”聚焦山東壽光破題農業現代化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