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立醫院醫生:矮小癥不是“晚長” 要早發現早治療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 “我孩子怎么可能長不高了!”一位母親在聽完醫生的話之后大為震驚。原來,麗麗(化名)的個子從小比同齡人矮,10歲的時候僅126cm,麗麗的媽媽曾數次想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但她的奶奶卻堅持說麗麗只是“晚長”,沒必要看醫生。如今14歲的麗麗身高依舊不理想,趕上最近麗麗經常咳嗽,來泰安市立醫院檢查,順便因身高的事情來到兒科門診,兒科副主任曲德勇詳細了解麗麗生長發育的相關情況并檢查了她的骨齡,沒想到檢查結果顯示她的骨骺已經閉合,身高也就永遠定格在145cm。得知結果的麗麗家人追悔莫及。
與麗麗的惋惜相比,已經及時就醫的琪琪(化名)就幸運多了。琪琪9歲時患“生長激素缺乏癥”導致身高增長受限,從小比同齡人矮了一頭。父母及時將琪琪帶到泰安市立醫院兒科門診,經過問診和檢查,曲德勇發現這個孩子可能長不到150厘米。為了讓琪琪能夠重拾信心,曲德勇充分考慮生長激素應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鼓勵她配合治療和監測。經過近3年的治療,琪琪最后一次來就診時身高已經達到155厘米,趕上了正常水平,并且還可能有幾厘米的增長空間。經過身高、體重、骨齡等多項檢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孩子媽媽感慨地說:“孩子身高追上來了,性格也開朗了許多,臉上的笑容明顯越來越多了。”
有些家長在得知孩子患有矮小癥之后,可能會特別詫異,認為自己的孩子每天“好吃好喝”,不可能患有這種疾病。實際上,很多原因都有可能引發矮小癥。例如,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低下、性早熟、特發性矮小、全身性疾病等等。還有些家長對孩子身材矮小不太在意,認為這只是因為孩子生長發育比較慢而已,所以只要“靜觀其變”即可,殊不知這樣的自我安慰,很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曲德勇提醒,矮小癥強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孩子的年齡越小,骨骺的軟骨層增生及分化越活躍,孩子生長的空間及潛力越大,對治療的反應越敏感,藥物促生長效果越好;另一方面,矮小癥的治療費用跟患者的體重成正比,孩子的體重越重用藥劑量就越大,治療費用就越高,3-12歲是矮小癥治療的黃金時間。曲德勇再次強調,家長一旦發現孩子長期低于同齡孩子半個頭,衣服和鞋子尺碼長時間不變等情況,要第一時間帶到兒科就診,千萬不要盲目等待,更不能相信廣告宣傳給孩子服用增高保健品或盲目使用增高器械。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