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清明丨以花草為伴 讓生命回歸沃土 泰安市舉行第三屆公益生態葬集體安葬儀式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楊文潔 審核 晁彤彤)讓生命回歸沃土、生生不息。4月3日上午,伴著舒緩的音樂,泰安市第三屆公益生態葬集體安葬儀式在泰山長安人文紀念園舉行,現場為5位逝者舉行公益生態集體安葬。
上午10時許,儀式開始。伴隨著音樂,5名男禮儀懷抱可降解骨灰盒、5名女禮儀撐起綠傘,在沿途家屬的注目送行下,緩緩走入儀式區。禮儀師們行至安葬區,行跪禮,將逝者骨灰盒安放落地,再撒上片片菊花瓣,讓逝者真正融入大地,回歸到大自然的懷抱。
在“公益生態葬”的草地上,有一塊四葉草造型的墓碑上鐫刻著5位綠色生態葬踐行者的名字。安葬儀式結束后,逝者家屬在禮儀人員的指導下,敬獻了鮮花,并向逝者鞠躬致敬,向他們的公益先行致敬。
“我覺得‘公益生態葬’的形式十分有意義,作為一種新型的殯葬形式,節約土地,保護環境,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現場一位逝者家屬告訴記者,家里老人生前很認可這種形式,但個人辦理生態葬有難度。這次通過集體生態安葬,完成了老人的遺愿,作為家屬十分感謝。

?
據了解,“公益生態葬”是以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為價值導向,采用可降解骨灰盒,是一種綠色生態安葬方式,3至6個月骨灰將隨著可降解骨灰盒一起融入泥土,與大自然真正融合到一起,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寓意“回歸沃土,生生不息”。
據泰山長安人文紀念園總經理葛瑞萌介紹,近年來,在民政部門的指導下,泰山長安人文紀念園主動承擔起實施綠色生態葬和惠民殯葬的責任,在園區黃金地段規劃建設了公益生態葬區,并采用不收取任何費用的政策,面向社會推出了“公益生態葬”。“通過‘生態公益葬’這種形式,既能保護環境,又能減輕群眾負擔、保障基本安葬需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葛瑞萌說。
近年來,為改善公益性殯葬設施條件,提升基本殯葬服務水平,我市累計建成綠色公益性公墓1300余處,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市實際的“綠色殯葬”新路子,實現了讓逝者安息、生者減負、移風易俗、綠色發展四者的有機統一。本次公益生態葬集體安葬儀式是泰安市2018年首屆公益生態葬集體安葬儀式以來的第三屆,先后共21位生態葬先行者已入土為安。
“目前,我市的公益性公墓已基本實現全覆蓋。通過組織集體生態安葬活動,旨在鼓勵和引導更多群眾接受節地生態、綠色環保的安葬方式。”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四級調研員溫培思表示,今年,我市將持續推動節地生態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建設,深入推進喪葬禮俗改革,全力打造“禮安齊魯?誠孝泰山”禮俗品牌。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