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玉:九大關鍵詞和關鍵數據勾勒中國酒類產業發展
新華網北京3月28日電(記者胡可璐)在3月26日召開的中國酒業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五次(擴大)會議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以“見證酒業力量”為主題,代表中國酒業協會第六屆理事會向大會做《中國酒類產業發展分析及2023年發展報告》。??
2022年,酒業直面挑戰、迎難而上,總體運行平穩,各酒種亮點紛呈,各項工作逆勢而進。進入2023年,消費恢復、投資恢復、經濟恢復。中國酒業將在消費拉動、經濟復蘇、就業保障、社會責任等方面貢獻酒業力量。
中國酒業加速市場洗牌,形成了產業新生態:傳統文化回歸和消費升級,品質化、多元化、個性化勢頭強勁;科技賦能、數字賦能,傳統釀造與智慧釀造融合、線下與線上結合,數智化技術全面融入酒業的生產、供應、流通、傳播、消費環節。需求側的改變推動了供給側的變革,產業結構持續分化,產區價值日益凸顯,產能優化成為品質基礎,品牌形象與價值構成日漸豐滿,文化創新成為產業新的驅動力量,社會責任、ESG體系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標配。
中國酒業發展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全國釀酒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5427.5萬千升,同比增長0.8%。主要經濟效益匯總的規上企業1756家,其中虧損企業356個,企業虧損面為20.3%。累計完成產品銷售收入9509.0億元,同比增長9.1%;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491.5億元,同比增長27.4%;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45.4億元,同比下降7.8%。各酒種情況各不相同。
白酒產業——關鍵數據:5%和71%,
關鍵詞:產能,庫存
2022年,規上白酒企業963家,產量671.2萬千升,同比下降5.6%;(近十年新低)完成銷售收入6626.5億元,增長9.6%;實現利潤2201.7億元,增長29.4%。規上企業中虧損企業169個,企業虧損面為17.6%,累計虧損額18.8億元,同比下降15.7%。從經濟指標看,白酒產業保持了較高的效益增長,且在飲料酒中占據了不可動搖的絕對領先。以12.4%的產量,占了飲料酒銷售收入的69.7%,利潤88.4%。縱觀全年,名酒企業基本保持兩位數增長。同時,市場份額向優質產區、名酒企業和名酒品牌不斷集中,產業集中度進一步向頭部聚集的趨勢愈發明顯。
需要說明的是,產業集中度的上升是產業發展中的一個必然過程,它對應著企業規模效應的出現和龍頭企業品牌溢價的形成,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勁頭和趨勢明顯。同時,區域酒企壓力增大。有機會,更有挑戰。
2022年相比2019年,白酒產業銷售收入累計增長5%,利潤累計增長了71%。這兩個關鍵數字更具有階段性、周期性和代表性,也充分反映出中國白酒產業長周期特征。同時,我們不可忽視白酒產業在長周期中積累的諸多問題逐漸顯現,雖然產業經濟指標仍保持增長,但正面臨著多方面因素的疊加沖擊。
從產能看,“十三五”時期的白酒產能高峰1380萬千升,到今天的671萬千升,近十年時間的總產量不斷下降,說明產業存在產能過剩壓力,加之橫向競爭、健康消費觀念帶動的消費結構變化,使白酒產能未來仍有下行壓力。在產能方面,不能只做加法。盤活存量產能,提升優質產能,淘汰低效產能,成為白酒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
另一方面,酒類基礎消費出現了群體轉移和結構性變化,消費信心恢復需要一定的周期。2023年年初,白酒消費水平反彈上揚的態勢明顯,后期是否具備持續消費動力值得期待,也值得深思。白酒渠道擴容快速,新渠道消化能力不強,聚道競爭驟然升溫。消化庫存是2023的首要任務。
從市場結構上看,高端消費增長趨緩,這也推動龍頭企業對于腰部價格帶產品競爭參與度加大。在產業、企業全方位深度競爭的態勢下,產業將步入調整轉型期。種種跡象表明白酒產業已經開啟了新的調整、變革和轉型。如何破局,應對挑戰,主要還是看白酒產業的戰略調整能否及時到位。
圍繞產區核心體系建設就是響應國家生態文明戰略轉型。同時,我們還要經歷產業重構的重大挑戰,推進產區建設就是要為白酒產業打造更安全、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以產業進步帶動“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發展,使白酒產業鏈發展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極。無論未來酒業格局如何變化,但高質量發展仍然是中國白酒產業的主航道,產能、品質、科創、文化、消費、服務則是中國白酒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啤酒產業——關鍵數據:1.1%,20.2%
關鍵詞:產品創新,風格多元
2022年,規上啤酒企業產量3568.7萬千升,同比增長1.1%。銷售收入1751.1億元,同比增長10.1%;實現利潤225.5億元,同比增長20.2%;從數據上看,啤酒產業實現了產銷量、營收、利潤的全面增長。產銷量逆勢增長1.1%,由于基數大,實屬難能可貴。以特色啤酒,多元化風格為產品創新指引。啤酒產業充分發揮了產業韌性,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通過需求側創新,激發高質量發展潛在動力,持續完善中高端產品布局,加強產品渠道體系創新,強化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了產業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競爭能力、服務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全面提升,彰顯了啤酒產業的發展后勁。事實上,疫情加速了啤酒市場高端化轉型的節奏,是啤酒產業充分市場化、集約化、國際化發展格局下的必然趨勢。
葡萄酒產業——關鍵數據:下滑22.1%
關鍵詞:國際壓力,困境中前進
從2022年國產葡萄酒產量數據及進口酒數據可以看出,中國葡萄酒市場仍然呈現下跌態勢,國產酒與進口酒雙雙下滑,分別下降22.1%和23.2%,延續了近幾年的趨勢。葡萄酒產業整體營收和利潤水平較低,全行業利潤僅為3.4億元,中小企業處于持續虧損狀態。
由于釀酒葡萄基地建設歷史欠賬多,稅負過重,營銷中過度解讀葡萄酒的舶來文化屬性導致葡萄酒消費普及化遇到了瓶頸,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隨著消費場景恢復,葡萄酒產業的恢復發展將是必然的。2023年能否反彈,將是中國葡萄酒的最大命題。
黃酒產業——關鍵數據:20.1%,24.3%雙降
關鍵詞:突破區域,文化回歸,創新消費
2022年黃酒產業完成銷售收入101.6億元,同比下降20.1%;利潤12.7億元,同比下降24.3%。全產業規上企業90家,比上年減少了8家,說明黃酒產業依舊沒有走出區域化困局。因此,產業發展重心在于求變。在高端產品銷售、電商銷售、非成熟市場銷售和外貿出口等四個指標上,黃酒產業實現了快速增長。伴隨“喝少點、喝好點、喝健康點”理念成為新趨勢,具有以酒養生屬性的黃酒,有望成為消費者的重要選擇。
黃酒的地域消費仍然是抑制黃酒發展的瓶頸。此外,黃酒總體價格偏低,產品的價值和價格不相稱,黃酒產業還沒有完全擺脫低價競爭的局面。因此,提升品質,提升文化,創新消費是黃酒產業所要思考的課題。
露酒產業——關鍵數據:5.2%和5.0%
關鍵詞:學習標準,創新產品
2022年露酒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分別為262億元和4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已超越黃酒和葡萄酒成為中國第三大酒種,這是產業具有突破性的關鍵數字。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年輕化消費,老齡化的加劇、大健康浪潮的興起,酒類個性化、多元化需求日益增強。而露酒個性化、多樣化、豐富性的特點,使其具有滿足日益細分的個性化需求的天然優勢,產業發展預期持續提升。尤其是新國標分類,為露酒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品類關注度也日益提高。但重要的是認真學好、學會標準,以標準引領技術創新,產品創新。
盡管露酒產業已初具規模,具有很高的產業預期,和日益增高的關注度,但露酒產業目前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存在種種亟待解決的問題。品類認知依然模糊,產業發展極不平衡,發展路徑仍不清晰,亟待進行產業整體規劃和引導。
果酒產業——關鍵數據:80億
關鍵詞:品牌,科技
2022年,果酒產業銷售收入約80億元。果酒是水果附加值最高,保質期更長的加工方式,伴隨著水果種植業的大力發展,果酒已日益成為水果深加工的重要產業。同時隨著新生代酒類消費群體的需求,果酒逐步成為投資熱土。但大多數果酒還處于地區性,缺乏全國性、規?;髽I、知名品牌。阻礙了果酒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果酒的普及。同時,果酒生產工藝、生產裝備針對性不強,創新少,產業標準不健全,營養功能認知不足,是果酒產業潛在的風險。
國際蒸餾酒、利口酒——關鍵數據:1.7%和2.4%
關鍵詞:國際品牌,市場培育
國際蒸餾酒、利口酒在酒類消費群體中持續受寵。表現為進口量、進口額和平均單價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且增幅較大,其中進口量額較大的是威士忌和白蘭地。2022年,進口量11.7萬千升,進口額22.8億美元,占我國蒸餾酒市場的比例分別為1.7%和2.4%。雖然市場份額很低,但增長勢頭較快,不容忽視。國際蒸餾酒的快速增長也催生和帶動了本土化發展,我國的白蘭地和威士忌知名品牌贏得了更多消費者的認同,國際知名品牌企業帝亞吉歐、保樂力加紛紛在國內建廠。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將迎來更大的消費契機。
釀造料酒——關鍵數據:350萬
關鍵詞:品牌,品質
目前,料酒總體消費量約350萬千升,釀造料酒所占比例較低,配制料酒仍占據著較大地位。且專業廠家少、龍頭企業少,市場認知度偏低,但市場潛力巨大。隨著近兩年釀造料酒標準、證明商標的逐步普及和認知,釀造料酒整體需求持續增長,產量快速擴張,呈現出品質取勝、品牌取勝、科技取勝的發展趨勢。
發酵酒精產業——關鍵數據:32.2%
關鍵詞:附加值
2022年,我國發酵酒精總產量869.2萬千升,同比增長6.5%,無水乙醇增長較快,產量達121萬千升,同比增長32.2%,其中生物燃料乙醇產量仍保持增長,化工需求受影響較大,食用酒精需求總量平穩,醫用酒精仍保持一定需求量,而無水乙醇增長較快。全年總體看,受產能嚴重過剩影響,產業利潤仍處在較低水平。發酵酒精由于受到原料價格和市場需求的雙重影響。技術進步,提升產品精細化價值以及附產品價值是核心。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