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量連續八年保持全球第一!我國新能源汽車呈爆發式增長,技能人才缺口或達50萬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完成97.7萬輛和93.3萬輛,與2022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8.1%和20.8%,依舊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
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產銷規模均持續爆發式增長,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在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長旺盛的大背景下,相關的崗位需求量也越來越大。
人才缺口巨大,讓職業教育院校中新能源車相關的專業成了招生、就業的大熱門。成都一家職業技術院校,就開設了新能源汽車技術工程師、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工程師等7個專業。學校實行學制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學校教育和企業培養相結合的辦學模式。
最近一兩年,為了盡快彌補新能源車檢測維修等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學校還和一些新能源車企聯合辦學。校園里既可以看到職教院校的在校生,也可以看到具有工作經驗的車企員工回爐深造。
和校外培訓機構不同,他們在學業結束后,要通過考試,獲得培訓結業證書,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學校會推薦就業。另外,學員在學習期間,還可以在學校的統一組織下參加考試,獲得電工上崗證和新能源汽車維修師職業技能證書,以便畢業生在未來的求職道路上更加順暢。
新能源車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還吸引了一些外國留學生,來自巴基斯坦的睿澤來中國留學7年了,研究生畢業后,他還是想學門技術,于是就報名參加了這所職業院校的新能源車維修培訓班,學期5個月,現在他已經學習了兩個多星期。
在長三角,為了破解新能源汽車產業人才短缺的難題,浙江臨海的一家職業技術學院,是政府和當地一家車企聯合開辦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目前學校有21個專業,在課程設計上注重產教融合。
學校里有模擬工廠,也有新能源車企的技術骨干,把生產一線的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們。這種企業技術骨干和學校老師相互交替教學的方式,就是培養新能源車技能型應用人才的“雙元制”教育。
這種“雙元制”教育對于破解新能源車企一些臨時性、短期用工難題,也是一種新的探索和嘗試。
校企一體化的教學管理機制,讓學校的培養和企業的需求連接更緊密,學校現在教學所用的車輛、檢測裝備,甚至都跟企業產線上的一樣。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認為,放眼未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仍有很多短板需要補齊,人才缺乏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新能源汽車專業的缺口應該在5萬人左右,就是高等教育。技能型人才缺口更大,可能在30萬人到50萬人。
張進華認為,解決行業缺口的途徑有三方面。一是從相關專業大量引進畢業生。二是崗位的繼續教育,企業按照崗位需求組織有序轉崗。三是社會高質量的培訓仍然是重要的供給。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