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以文塑旅 深度挖掘鄉村特色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秦浩 審核 陳茂榮)春山蒼蒼,春水漾漾;桃花灼灼,枝葉蓁蓁。25日,以“桃都好時節 實力新肥城”為主題的桃花節在肥城市儀陽街道劉臺村桃花源景區順利開幕。此次桃花節圍繞文化傳承、經濟發展、旅游消費、桃花賞玩等內容,共策劃了17項活動,拉開了肥城市山水與人文、旅游與發展交錯匯通、融合發展的新篇章。

?
近年來,肥城市搶抓鄉村振興重大機遇,聚焦文化引領,深化傳統文化研究與旅游融合發展,確定了“三橫兩縱”的旅游發展格局。其中橫向是指,深入推進北部歷史文化旅游帶、中部桃文化體驗帶、南部汶水休閑帶三大鄉村旅游集群片區開發。北部片區全面挖掘君子文化、商圣文化,以李莊、垛子石、條水澗、關王殿、呂仙等村莊開發串聯北部山區發展;中部片區突出桃文化核心,以文化創意為引領,以田園綜合體為路徑,深度融合桃文化,推動劉臺、魚山、栲山片區一體化發展;南部片區深度融入汶陽田農耕文化,以馬家埠、五埠嶺、三娘廟等村莊為重點,打造大汶河民俗文化和生態旅游高地。縱向是指在潮汶路、孫牛路兩側,重點發展和建設精品鄉村旅游示范點。如今,以北部歷史文化旅游帶、中部桃文化體驗帶、南部汶水休閑帶三大鄉村旅游集群片區為支撐的全域鄉村旅游發展格局逐步構建。
原生態的環境是農村最大的優勢和財富。在實施文旅融合促進鄉村振興過程中,肥城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搞大拆大建,注重“留舊”,改造提升傳統村落,把古村落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孫伯鎮五埠村憑借本村石頭房的特色,全面打造“山東第一石頭村”的鄉村旅游品牌。據五埠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趙同軍介紹,五埠村在當地特有的“青石干茬縫砌墻技藝”“五埠伙大門居住民俗”兩項非遺代表項目基礎上,通過對村內10余套傳統民居進行保護性修繕及特色化修復,引進桃木雕刻、岱宗傳拓、許氏面塑、吳氏陶塑、王氏泥塑、泰山艾灸等10余項省市級非遺項目,形成集非遺保護、文化旅游、消費體驗、研學教育為一體的“非遺工坊”項目,成功由貧窮落后的“空心村”變成了美麗宜居宜業、增收路徑清晰的文化旅游特色村,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今年我們五埠嶺“品質提升”工程即將完工,屆時可為上百人的研學團隊提供居住場所,大大提升景區容納能力。”趙同軍說。
如今的肥城,五埠嶺鄉愁記憶小鎮“非遺工坊”、圣井峪書畫藝術寫生基地、魚山“桃花海唐鄉”精品民宿、左傳文化產業園、泰山桃花源、呂仙文旅綜合體等一大批鄉村旅游文旅融合業態、文旅融合項目正在深入實施、不斷落地。“發展鄉村旅游,打造地域特色,要讓游客來了有看的、有玩的、留得住,老百姓一年四季有錢賺。要用好‘文旅+’模式,讓鄉村旅游產業布局‘腿’變長,從‘單一’走向‘多元’。”肥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劉任力說。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