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成為“新教具” 農技微課堂助力農民解決種田難題
新華社西安3月23日電(記者鄭昕)春分時節,在位于秦巴山區的陜西省漢中市勉縣新街子鎮的一處食用菌種植基地,工人們在采摘菌菇。
住在附近的搬遷戶馮秀紅,才到基地采摘菌菇不久。最近大球蓋菇正處豐產期,她幾乎全天都在棚里采摘。然而由于初來時不懂采摘方法,馮秀紅采壞了好幾筐。“后來看到其他人吃午飯時都舉著手機看采摘的短視頻,這才學著熟練了起來。”她說。
“大球蓋菇不僅口感好、營養價值高,還能實現農業廢棄資源的綜合利用,改善土壤肥力。”漢中市農業技術推廣與培訓中心食用菌站副站長萬恩梅告訴記者,但它的種植與采摘技術難度高,于是站里的專家專門錄制了教授采摘方法的短視頻,供農民隨時觀看學習。
近來,漢中市農業技術推廣與培訓中心為了適應農民獲取農情農技信息的新趨勢,號召專家在工作時隨手錄一段農技微課堂視頻,將水稻、小麥、油菜、茶葉、菌菇等農作物在不同環節的注意事項展開解說。農民在田間、大棚里輕點手機,就能獲取相關知識和技能。
在漢中市漢臺區宗營鎮的一處試驗田,全國三八紅旗手、油菜專家李英正在自己選育的油菜花田里,觀察幾個新品種的生長狀況。
然而她這天要做的并不只有科研。只見李英折下一株小花,面向攝像機開始介紹這段時間油菜田間管理應注意的事項。“春節后是油菜生長的關鍵期。趁著最近油菜花開、天氣晴好,我就利用今天在試驗田工作的間歇,給農民做個提醒。”李英說,近年來油菜新品種、新技術不斷涌現,用簡潔明了、生動活潑的短視頻告訴農民,他們就能更快適應新變化并加以實踐。
半年來,漢中市各級農技推廣部門已在兩個短視頻平臺上傳50多篇助農信息,其中在2月上傳的一篇有兩萬多人點閱,其余也在數百至上千不等。目前,漢中市農業技術推廣與培訓中心已有40%的專家參與農技微課堂的錄制。
春管備耕正當時,農技服務促生產。漢中市農業技術推廣與培訓中心主任劉亮表示,傳統農技推廣主要是組織專家開現場會,或者辦學習班發些教材、傳單,和當下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不完全相符。“手機既是新農具,也是新教具。一兩分鐘的短視頻很有針對性與可操作性,農民拿起手機看幾遍就能學會,有疑問還能在評論區互動。”他說。
劉亮說,最近農技人員下田時接到了農民五花八門的問題,他們已經對各種農作物種植的每道環節進行了梳理,未來將由專家進行視頻講解,并且鼓勵更多“田博士”“土秀才”等民間高手來到鏡頭前,為農民答疑解惑,提高科學種田水平。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