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勇當育才蓄水池增強學生適應性

       受疫情影響,我國旅游人才流失現象較為突出。中國旅行社協會導游專業委員會曾透露,保守估計,疫情3年間導游群體流失率達30%—40%,從與旅行社解約的情況來看,流失率高達50%以上。因此,如何讓人才回流,成為旅游業發展最需要思考的問題。同時,旅游產業發展也對中國旅游教育提出了新挑戰,如何培養適應當下和未來旅游產業發展的人才,值得每一個旅游高等職業院校思考。

       “就業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是一所由文化和旅游部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職院校,獲批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校、國家優質高職校、首批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單位,是全國唯一的國家旅游標準化示范院校、全國第一所通過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旅游教育質量認證的旅游類高職院校。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杜蘭曉介紹,促進旅游行業高質量發展,關鍵還是促進旅游行業人才結構轉型,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隊伍。目前,我國現代旅游定制化、小眾化特點明顯,近程游、深度游、智慧游、研學旅行等新型旅游類型興起,旅游企業亟須的人才有缺口,尤其是復合型人才嚴重缺乏,因此,加快補齊旅游業人才短板,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杜蘭曉介紹,職業教育要增強適應性,旅游職業教育同樣要增強適應性,要推動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及產業經濟結構、產業人才需求相適應。除此之外,在旅游行業人才培養的維度上,除了技術技能,還需要特別重視“人”的培養,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秉承立德樹人的理念,著眼人的全面發展,在教學上要以“人”為出發點和歸宿,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有用之人。

       據了解,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因勢而變、因勢而新,采取多種措施來應對變化,具有良好的辦學影響力,也保持著較旺盛的招生勢頭。3年來,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是學校每年的招生人數在4800名以上,報到率都在97%以上,去年招生更是達到4898名,報到率達到98.26%,創歷史新高。

       杜蘭曉介紹,雖然旅游行業就業形勢嚴峻,但是學校本著“就業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工作目標,每年以“開局就要奔跑、奔跑就要沖刺”的工作狀態全力開創就業工作新局面,近幾年依然保持著學生畢業去向落實率98%以上的勢頭,2022年畢業生的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達到98.61%,2021達到99.27%,在浙江乃至全國旅游職業院校中都名列前茅。

       杜蘭曉介紹,近年來,學校以“三全”工作理念構建高質量就業新格局。

       一是全員獻策,凝聚就業“向心力”。學校多措并舉,匯聚全體教職工力量,做到3個“強化”:首先是強化組織領導,提供穩就業保障,落實“就業一把手”工程,實行書記和校長“雙組長”的工作機制;其次是強化各級責任,形成網格化管理,層層落實、人人有責,舉全員之力為畢業生獻計獻策、指導服務;最后是強化考核機制,激發穩就業活力,將就業工作作為各單位目標責任考核,并制定就業工作激勵政策,充分調動全員參與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積極性。

       二是全過程謀策,激發就業“驅動力”。學校采取“四期聯動”的分階段謀策方式,逐個擊破就業工作中的難點和痛點。在發動期,精準摸清需求端和供給端,建立“一生一檔”“一企一檔”工作臺賬。在推進期,實行大數據管理,做到“每日一填報,每周一通報”,每位校領導親自督促指導各聯系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在攻堅期,通過實施黨員“先鋒工程”和校友“雙百計劃”做到精準幫扶。在決戰期,對未及時就業的學生做到“一對一服務”,實行就業幫扶包干制度。

       三是全方位施策,提升就業“競爭力”。學校“四端”齊進,努力從全方位實現“能就業”向“就好業”轉變。首先是服務端,啟動線上招聘、線上答疑等六大云端就業服務,實現就業服務“最多跑一次”或“零跑腿”;其次是資源端,多方聯動,拓寬就業渠道,引導畢業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和“大服務業”的行業就業觀,深挖文化、體育、康養和網絡主播等新業態就業崗位;再次是資助端,設立百萬就業資助專項資金,對基層就業、貧困畢業生等群體進行重點資助;最后是質量端,實施招生、培養、就業一體化聯動機制,實施畢業生就業質量提升“金領工程”。

       據悉,2022年,學校書記、校長帶頭開展“訪企拓崗”活動,陸續與酒店管理集團、科技企業、民宿企業、旅游公司、旅行社、校友企業等企業負責人開展座談,推薦畢業生就業,累計走訪企業250余家,開拓新崗位近2500個。學校還舉辦了線上線下系列招聘會20余場,共為學生提供近2萬個優質崗位需求。

       面向需求動態調整專業

       要增強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就必須始終緊盯行業需求,堅持專業動態調整,制定科學的動態調整機制。杜蘭曉介紹,近幾年,學校每年都有專業被新增或撤銷。如2019年,學校向教育部提交申請,增補高職高專旅游大類研學“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并成功入列教育部專業目錄,2020年在全國率先開始招生,今年將迎來全國首屆畢業生。2021年,學校又牽頭成功申請新增了民宿管理與運營、定制旅行管理與服務、智慧旅游技術應用3個新專業,以適應產業不斷發展的新趨勢,優化人才結構改革的需要。

       另外,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根據行業變化,對其他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進行了升級和數字化改造。比如酒店管理學院的“酒店管理”向“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方向轉變,旅游規劃與設計學院的“景區開發與管理”向“智慧景區開發與管理”方向升級,廚藝學院的“餐飲管理”轉向“餐飲智能管理”等。學校還調整了課程體系,著力培養學生的數字化思維和能力。例如,旅行服務與管理學院導游專業撤并了旅行社計調實務、旅行社門市接待等8門課程,增設了智慧旅游、智慧導覽服務與管理等明顯帶有數字經濟色彩的新課程以及旅游IP運營與打造、旅游短視頻制作等課程。近幾年,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及在校生普遍受到旅游企業的歡迎與認可。

       除了專業的調整,學校還有豐富的特色教學活動,通過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以及提升教師與行業的粘合力來推進人才培養的工作,加快推進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

       杜蘭曉介紹,學校以“魅力課堂”為切入口來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比如,“魅力課堂”主題教研周期間會舉辦“專業主任說人培”活動(“人培”即人才培養方案)。“說人培”即說產業、行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技能、新理念,說行業發展對人才的最新需求。“魅力課堂”還通過開展示范課、公開課觀摩等活動,為教師們搭建了學習和交流的平臺。

       杜蘭曉介紹,2022年,學校入選了國家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學校“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通過“內強” +“外引”的方式擁有了一個具有高水平的培訓專家庫。“內強”即培養卓越培訓師,目前,學校“雙師型”教師占90%以上,涵蓋了旅游類13個專業。學校還通過“卓越培訓師”培養認定計劃,“卓越培訓師”師徒結對,選派專業教師去行業、企業掛職、實習等,促進自有培訓專家教師隊伍成長。“外引”即引進優秀產業導師,學校在學界、業界、政界聘請旅游行業“高、精、尖”優秀人才做產業導師,通過組建旅游職教集團等方式與省內外十幾家大、中專院校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基于豐富的校內外培訓師資資源,學校可以根據培訓對象個性化需求,靈活組建培訓專家團隊,賦能教師成長,為人才培養打好師資基礎。

       培養優秀旅游人才還要注重實踐鍛煉,以實踐磨煉人才。杜蘭曉介紹,在學校的課程體系當中,與實踐鍛煉有關的課程分為5種類型:一是課程的實訓項目,即理論+實操,比如空乘專業課程;二是純實訓課,比如廚藝類課程;三是綜合實訓周,比如,旅游規劃與設計學院的學生在綜合實訓周前往縣城、村子進行調研學習;四是定崗實習,比如酒店管理學院學生在定崗實習期間,前往酒店開展為期6個月的實習;五是畢業設計,根據二級學院具體情況形成富有特色的成果,比如研學旅行與管理專業學生需要出具一套研學方案,廚藝專業學生需要設計一桌宴席并呈現出來。

       此外,學校還有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為學生提供更多拓展性的實踐訓練,幫助學生提前適應社會需求。比如,工藝美術與設計專業學生經過選拔后,可以參與到教師的工作室工作中,跟著老師一起與企業打交道;再如,學校也會選拔一些學生參與社會的重要活動,比如“湘湖對話”的志愿者、杭州市兩會志愿者等。

       持續促進產教深度融合

       多年以來,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持續促進產教深度融合,推動形成了校企合作育人、合作發展的良好局面,比如牽頭組建浙江旅游職業教育集團,打造旅游職教“集團軍”,形成平臺聯動發揮引領作用;聯動“校政行企協”,融合“產學服訓研”,深入建設產業學院,走深做實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發揮學校行業和專業優勢,開展“助力山區26縣共同富裕”“微改造、精提升”“送教下鄉”等社會服務活動,借勢借力深化“校政行企協”多方合作。

       杜蘭曉介紹,學校連續15年開展“暑期鄉村旅游免費送教下鄉”活動,累計選派教師130余名,深入浙江省內11個設區市86個縣(市、區),免費提供鄉村旅游培訓930余場次,免費培訓鄉村旅游管理干部、經營者和從業人員超13萬人次。對全省11個地市67個縣(市、區)的286個村莊進行鄉村旅游發展指導,協助94個村莊成功創建省3A級旅游景區村莊,其中,全程指導“兩山理念”發源地——安吉縣余村創建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組建128支團隊、500余名師生分赴省內山區26縣、兩試點設區市、31試點縣(市、區)以及1家試點企業服務浙江省旅游業“微改造、精提升”。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標準引領,近年來制定各類標準達30余項。杜蘭曉介紹,2022年,學校的“教學服務與管理標準化試點”獲批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這也是全國唯一一所高校立項的項目;參與起草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等級劃分》國家標準正式發布,填補了我國該領域標準的空白。2021年,學校還獲得了一個國際標準立項——《旅游及其相關服務—線上線下旅游咨詢服務與要求》。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還以“人文鑄旅”工程為牽引,打造了2+4+X創新課程體系,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2”指的是面向大一新生的兩門通識必修課《人文素養概論》《旅游職業禮儀》,“4”指的是配合4個專業群建設的人文課程體系(“國學、哲學、藝術、禮儀”四大模塊),“X”指的是公共選修課程、第二課堂的講座教學、第三課堂的活動實踐。課程教學的基本思路為:在設計上具有寬廣視野,凸顯專業特色;在操作上做到起點高、知識精、專業強。通過2+4+X的課程體系培養,師生的人文素養得到明顯的提升,學校牽頭起草的《旅游職業教育人文素養課程設置指南》還獲國家行業標準立項。

       校長有話說:

       培養具有強辨識度的旅游英才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杜蘭曉表示,希望培養的學生可以具有明顯的“旅院辨識度”:第一,要有健康的身心。學校首要推崇的就是要“陽光、優雅”的氣質,要身心健康,能培養出“謙謙君子”和“窈窕淑女”。第二,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人文底蘊是促使一個人長久、健康發展的精神動力、精神支撐的綜合體,有人文底蘊才會有人文情懷,工作以后也會更有溫度。第三,要有過硬的職業素養。要勤學苦練、深入鉆研、勇于創新、敢為人先,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水平,在旅游行業鍛造成為專業素質過硬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第四,要有國際化視野。要能夠站在全球視野上觀察旅游行業、服務旅游行業,將中國好故事更廣泛地傳播到世界舞臺。

       對于今年的畢業生,杜蘭曉建議,一是先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和“大服務業”的行業就業觀,盡量放大自己的求職擇業半徑。二是找工作要結合社會需求和國家發展。只有把社會需要與個人的理想、抱負和志趣結合起來,才有成功的希望和良好的發展。浙江旅游職業學院非常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到浙江省26個山區縣去建功立業,回到家鄉建設發展。三是充分把握校園招聘。學校對參加招聘企業會設定最低起薪要求,對企業規模和類型也會進行篩選,也就是說學校已經幫同學們把好第一關了,希望同學們抓住校園招聘的好機會。四是做好充分的求職準備。要精心準備求職“名片”,制作一份高質量的求職簡歷;做好緩解心理壓力的準備,在求職過程中可能會面對各種“意外的”和“不如意的”情況,這些都有可能對情緒帶來影響。大家要正確認識自己,既不高傲自滿,也不要妄自菲薄。另外,今年會因旅游行業快速復蘇和原旅游行業人才短缺,許多應屆畢業生將被企業“新生當老兵”,因而適應期會大大縮短甚至沒有,畢業生也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