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發現40余座古代烽燧
19日,考古學者在哈密歷史文化研究三年成果發布會上公布,過去三年新疆哈密市新發現唐代、清代烽燧44座。截至去年底,哈密市累計發現古代烽燧106座,成為新疆烽燧主要富集區之一。
西北大學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博士生張坤介紹,哈密市地處絲綢之路咽喉要地,歷代王朝在哈密留下大量烽燧遺址。新發現烽燧中,唐代烽燧由土坯壘砌和石塊砌筑,清代烽燧主要為黃土夯筑。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王永強說,唐代烽燧大多建在山頂上,清代烽燧一般建在交通沿線,唐代烽燧中有數個平面呈八邊形,極具特色。
張坤說,考古研究顯示,天山南北兩路烽燧在哈密相交、融合。從整個新疆來看,哈密市烽燧線路清晰、結構完整、數量眾多。
烽燧也稱烽火臺,是古代軍事報警系統,各朝代都有著嚴格的建造、使用規定。“每個烽燧一般駐有烽帥1人、軍士5人,這些人員大多來自當地州縣或駐軍,約15日輪班一次。”張坤說。
烽燧所傳遞的軍事情報較為詳細。“可根據旗語、鼓聲、火炬數量傳遞敵人數量、兵種、從哪個方向來攻等重要信息。”張坤說。
哈密市文史研究委員會干部郝常立介紹,哈密市山脈眾多,沙漠遼闊,很多區域目前考古人員仍難以到達,隨著相關工作推進,考古人員還會發現更多烽燧。(記者于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