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傳染病多發,如何預防是關鍵!專家來為您支招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李皓若 審核 王婷婷)隨著氣溫回暖,萬物開始復蘇,各種致病菌生長、繁殖加快。3月16日下午,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辦,委屬及駐泰各醫療衛生機構、泰安日報社承辦的2023年健康科普大講堂系列網絡直播活動正式啟動。首場直播邀請到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科副科長畢秀娟做客直播間,詳細介紹了流感、諾如病毒感染以及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等春季傳染病日常預防知識,提醒市民增強防護意識,減少疾病發生和傳播。
防流感:重點易感人群可提前接種疫苗
近期,我市由于高燒原因到醫院就診的人數增加,流感病人數量呈現出上升趨勢。“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我市流行的毒株為甲型流感病毒,其中以H1N1最為多見。”畢秀娟介紹,流感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一旦感染流感,多數出現發熱、乏力、頭痛、咳嗽和全身肌肉酸痛,體溫可達39℃至40℃。“輕癥流感常與普通感冒表現相似,但其發熱和全身癥狀更明顯,一般三到五天癥狀可以自行緩解,不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部分流感患者會因為出現肺炎或其他并發癥而發展成重癥病例。”畢秀娟表示,老人、兒童、孕產婦和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群體更容易出現嚴重并發癥,如果出現持續高熱不退、氣短、基礎病加重等情形,應盡快就醫、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另外畢秀娟提醒,抗病毒藥物,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不宜自行使用,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對流感病毒無效。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畢秀娟建議,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重點人群在每年流行季節提前接種流感疫苗。同時,遠離傳染源,做好個人防護是第一道屏障,專家建議在流感流行季節,盡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堅持戴口罩、勤通風、勤洗手,出現流感樣病例時,患者應居家休息,減少疾病傳播;學校和托幼機構要加強健康監測,加強校內晨午檢和全日觀察。
防諾如病毒感染:保持手衛生、飲食衛生
春季是流感這類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也是諾如病毒這類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據畢秀娟介紹,諾如病毒感染主要表現為腹瀉或嘔吐,通常稱之為急性胃腸炎,屬于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多數患者發病后癥狀輕,無需治療,休息2至3天即可康復,少數患者如出現嚴重并發癥,要及時就醫。“保持良好的手衛生是預防諾如病毒感染和控制傳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畢秀娟建議飯前、便后、加工食物前按照6步洗手法正確洗手,用肥皂和流動水至少洗20秒,需要注意的是,含酒精消毒紙巾和免洗手消毒劑對諾如病毒無效,不能代替洗手。在搞好衛生的同時應注意飲食衛生,養成不喝生水、蔬菜瓜果吃前洗凈、生熟食物分開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習慣。
專家表示,當身邊出現諾如病毒感染患者時,對于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污染的環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學校、飯店等應加強對食品從業人員的健康管理,當食品從業人員出現腹瀉、嘔吐等腸道傳染病相關癥狀時,應暫時調離崗位并隔離。
防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避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
春暖花開,市民在踏青露營,田間采摘時,還需要警惕一種以蜱蟲為傳播媒介的傳染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是由SFTS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蜱蟲為其傳播媒介,流行季節為4至10月。”畢秀娟介紹,泰安因為山地丘陵地區較多,發病人數也在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隨著天氣轉暖,田間耕種、采摘活動開展,居民戶外活動增加,與蜱蟲接觸的機會也在逐漸增多,每年的四月份開始有病例發病。
據介紹,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潛伏期一般為兩周左右,急性起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體溫多在38℃以上,重者持續高熱,可達40℃以上。專家提醒,戶外勞動或旅游時,應當盡量避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此類地區,應當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如穿長袖衣服、扎緊褲腿、裸露的皮膚涂抹含避蚊胺(只推薦2歲以上年齡的人員使用)的驅避劑或花露水等。
從野外勞作或旅游回家后,應仔細檢查自己身體和衣物,看是否有蜱蟲叮入或爬上。一旦發現有蜱蟲咬鉆入皮膚,應盡快找專業醫療機構取出,然后做局部消毒處理,如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癥狀,需及時到相關醫療機構診斷就醫。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