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作家楊奇小說集《天空上》出版
? ? ? ?近日,泰安市作家楊奇中短篇小說集《天空上》由九州出版社出版。本書優選了作者近年來在國內知名文學刊物發表的十篇作品,聚焦經濟轉型時代背景下年輕人的精神風貌,用普通人的尋常生活和喜怒哀樂,展現出紛繁復雜又別有意趣的時代圖卷。
該書由著名文學評論家、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茅盾文學獎評委張麗軍教授傾情作序,著名文學評論家、《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石一楓,著名作家、《山東文學》主編劉玉棟,著名作家、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王方晨等文學界知名人士誠摯推薦。
楊奇簡介
楊奇,山東肥城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泰安市作協委員(理事)、肥城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主要進行小說創作,在《清明》《延安文學》《山東文學》《延河》《青春》《大觀》等全國知名文學期刊公開發表100余萬字。長篇小說《冰河入夢》入選“山東省文學精品打造工程;短篇小說《復出》榮獲“齊魯文學作品獎”;中篇小說《飛花記》榮獲“山東省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文學作品大賽”一等獎。
名家推薦語
小說里鋪設了漫長延展又分叉難辨的成長之路,讓所遇與所欲的矛盾、所求與索求的糾結,成為既是個人又是普遍的生命境況。于是,小說在真切的生活反顧的背面,保藏了夢想的艱難和必需。
——評論家、《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
楊奇的小說真切質樸,充滿內在力量,是對當下生活的貼切書寫。他能將個人的內心經驗與社會經驗融合在一處,構造出獨特的、獨屬于某個人的另類歷史,既穿行大地又想念天空,目力所及,悠遠的意蘊從細微之處浮現出來。
——魯獎作家石一楓
時代的精神與風貌,從普通人物身上體現,往往更能折射出迷人的光輝。楊奇筆觸所及,是書寫普通人物的故事,關注其命運走向,進而探討其社會及時代價值,具有較高的典型意義。
——小說家、《山東文學》主編劉玉棟
楊奇的小說有獨特的敘事策略,他遵從當下的眾生邏輯,常以波瀾不驚的敘述,鋪陳生活化的故事情節,追求平中見奇的藝術效果。從他的小說里,我讀到了真實豐饒的民間生態。他的可貴之處在于,他只是節制地把生活角落的溫厚蒼勁揭示出來,讓自己的寫作得以保持純粹的文學質地。
——小說家、山東省作協副主席王方晨
序
文/張麗軍
楊奇是有較豐厚的積累、接地氣的、有創作激情的當代青年作家。我與他在山東作協的青年作家高研班上結識。之后,他有新的作品就會發給我看看,讓我提建議。去年,《青島文學》雜志要重點推他的作品,邀請我寫篇評論。我欣然同意了。關注成長中的青年作家,是我很樂意的。為大作家寫評論,是錦上添花;而關注那些成長中的青年作家,是雪中送炭。楊奇是需要、也是值得關注的80后青年作家。
一個作家對文學要抱有熱情,要不懈地去探索和創作。楊奇對文學就有著巨大的熱情,也正是因為這種熱情、韌勁和探索的精神,他的作品獲得了多個獎項,已經在山東文壇,乃至中國文壇嶄露頭角。
楊奇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接地氣,有較為濃郁的新時代鄉土氣息。他的小說,寫的是大時代變動下鄉村的新現實、新情感、新人物,呈現出當代中國農村的精神氣象之變。那些出走的鄉村人,最終是回歸家庭,還是會為了理想與激情繼續流浪遠方?這不僅是個人的難題,也是時代與人性的難題。
描繪大時代下小人物的群像及其夢幻心靈史,是楊奇小說集的第二個重要特征。從鄉村到縣城,再到省城、京城,楊奇的小說創作漸漸開闊起來——從鄉村生長到都市的精神脈絡中來。這種對時代主體和框架的探索,是楊奇對21世紀中國新巨變中,新鄉村青年心靈夢幻史的新書寫。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充滿奇跡、夢幻和虹影的時代,人人都渴望改變,人人都可以折騰,人人都有改變命運的可能。
小說集里的《天空下》,就呈現了這樣一個四人組合:他們從鄉村出發,來到縣城,開始他們的創業,又從縣城走到京城,一路充滿了奇跡般的夢幻色彩。這讓我想到了著名作家石一楓的小說《世間已無陳金芳》和付秀瑩的長篇小說《異鄉》。夢幻的泡影總有破的一天。一夜暴富的、依靠叢林法則生存的陳金芳,同《天空下》的女主人公一樣,當回到生活的原點,除了破碎的心,一無所有。可貴的是,楊奇的小說,更多保留了人的尊嚴。生活改變了,女主人公卻依然有種自卑感。楊奇講述了一個更具常態化,但更為悲哀而又更沉靜的“李清江故事”。故事里,有時代邏輯的框架,有時代中流淌的情緒。顯然,這是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故事,中國小人物如夢如幻如泡影的故事,也是你我的可能的故事。
獨特的敘述意象、意緒、意境的營建,是楊奇小說的第三個特點。淅淅瀝瀝雨的意象、彌漫的霧氣,楊奇的小說充滿濃郁的情感因素,描繪了很多具有地方性民俗意味的地方性物象。練攤兒、吹瓶喝酒、鐵哥們、大排檔、“打游擊”,對這種“混縣城”的生活及思維方式,楊奇都寫得非常可愛、生動有趣,有很強的地域性。
當然,作為一位年輕作家,楊奇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要向魯迅、沈從文、老舍等現代作家學習,向莫言、張煒、劉玉堂、趙德發、劉玉棟等當代作家學習,增強地域文化、民俗、自然風景書寫的分量,要把肥城、泰安,甚至中國的文化民俗歷史寫出來,建構一個作家的文學地理學。
作為一個山東人,我長期關注《齊魯文學》,關注當代山東文學的創作。齊魯大地是一片文化高地、文化沃土,有著磅礴大氣、底蘊厚重的文學歷史。期待楊奇繼續不斷探索,以接地氣的、有韌性的文學態度,創作出屬于楊奇的、屬于時代的中國故事。我期待著。
是為序。
(張麗軍:著名文學評論家、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茅盾文學獎評委)
2022年11月26日于廣州暨南園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