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鄉村醫療衛生工作擺在鄉村振興的重要位置
日前,國務院、中共中央辦公廳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意見》強調,把鄉村醫療衛生工作擺在鄉村振興的重要位置,以基層為重點,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驅動,加快縣域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健全適應鄉村特點、優質高效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
鄉村要振興,醫藥要先行。完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是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扎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必須把鄉村醫療衛生工作擺在鄉村振興的重要位置。完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可以最大程度減少這些缺憾,讓農民生活得更幸福。
近年來,農村醫療保障體系日益健全完善。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現代技術讓遠程醫療迅速普及,很多地方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省里的專家,在衛生院就能接通北京上海的醫院,讓群眾享受到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但也要看到,城鄉醫療二元制是長久以來形成的沉重現實。公立大中型醫院多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優秀的人才、良好的醫療基礎設施在偏遠農村非常稀缺,鄉村醫療衛生體系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服務體系設計融合不夠、醫療醫保醫藥協同聯動不緊、醫療衛生人才不足、運行機制不活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這些都會影響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高。
比如,人才是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衛生健康事業的核心資源,也是鄉村醫療健康保障的短板。如果不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無疑是空中樓閣。如果不能統籌解決好鄉村醫生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問題,免除鄉村醫生的后顧之憂,勢必會影響鄉村醫生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也只有建立上下貫通的職業發展機制,給予鄉村醫生更完善的職業規劃,才能讓其工作更有奔頭,崗位更有吸引力。
讓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改善,更好地惠及農民群眾,亟須在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重點發力,健全適應鄉村特點、優質高效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要優化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布局,根據鄉村形態變化和人口遷徙流動情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鄉村兩級醫療衛生資源,宜鄉則鄉、宜村則村,提升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單體規模和服務輻射能力,從注重機構全覆蓋轉向更加注重服務全覆蓋。要強化和拓展縣域醫療衛生體系服務功能,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縣域內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要加強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和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建設,創新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制,健全鄉村公共衛生體系。要加快推進縣域內醫療衛生服務信息化,完善區域全民健康信息標準化體系,推進人口信息、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和公共衛生信息互聯互通共享。只有通過各方面的不斷努力,變短板為長項、化劣勢為優勢,讓廣大農民群眾能夠就近獲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才能真正實現醫療衛生與鄉村振興的同頻共振、相得益彰的生動局面。
文/金箭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