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數字種田”讓“汗水農業”走向“智慧農業”
在充滿生機的農田里,無人機和插秧機齊上陣;在蔬菜智能大棚里,水肥一體化自動灌溉,只需一部手機就能輕松完成操作;通過電商平臺、直播帶貨,本地優質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在肥城廣袤的田野上,“農業現代化”鄉村愿景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
走進肥城經開區汶陽田現代農業產業園示范基地,無人駕駛的農機、立在田間的農情監測傳感器、數字化終端平臺,一幅智慧農業的圖景在眼前呈現。
據了解,肥城經開區南仇村地處“汶陽田”核心區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2018年10月,泰安市人民政府、山東農業大學、肥城市人民政府三方簽訂協議,在肥城經開區共建“泰安汶陽田現代農業產業園”。同時,還建立了一系列包括水肥一體化和微型氣象站、土壤墑情監測儀、蟲情測報儀等內容的智慧農業系統,為糧食種植各環節嵌入“智慧芯”。
“我們的農情監測站能根據氣溫、濕度、風速,判斷出可能發生的災害,提前發出預警。53個團隊的專家教授在外地就能‘遙控指揮’種田。”山農大科教站園管理中心主任韓賓說。據了解,由山東農業大學教授田紀春團隊培育的“山農糯麥1號”,是山東省審定的第一個與普通小麥品種產量相當的糯質小麥新品種。該品種畝產694.96公斤,創了全國特殊用途小麥單產最高紀錄。
沃土蘊希望,處處好風光。近年來,肥城經開區緊抓機遇,推動“互聯網+”農業,通過對規模化生產基地的信息采集,使農民種田從“靠天吃飯”變成精準的“看數生產”。
3月1日一大早,王坤打開手機中的“神農云服”軟件,正在查看3公里之外的小麥長勢情況。屏幕上顯示著地塊的總體信息,下拉可查看品種、農資、澆水、生長記錄等具體農事信息,各模塊顏色不同,清晰又顯眼。
“鎮上和山東農業大學合作,開發了這個智慧農業系統,專家能根據回傳數據遠程指導種田。”王坤是肥城經開區南仇村種地大戶,種地二十余年,他熟練地操作著手機感慨道,種地已從“靠經驗”轉變為“靠數據”。
據了解,“神農云服”農業信息化服務是由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發起,旨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融合山東農業大學的專家資源和技術優勢,聯合當地政府職能部門和服務組織,為基層農戶進行生產管理精準服務,助力政府部門實現農業的數字化監管,助力服務組織實現大田托管的高效管理,構建全新的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為鄉村振興助力。
利用無人機、攝像頭、農田傳感器、手機拍照等方式,實現農田作物信息的精準采集,在App端自動實現數據解讀,或與專家交流,專家通過線上和線下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根據數據給出管理建議。智慧化種糧,不僅能幫農民管好田,也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神農云服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成本,打通了農業專家與農戶間的壁壘,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能夠實現實時送達,真正做到了科學種田,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現代化。”肥城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邊院鎮黨委書記董振說。
數字化技術不僅改變了傳統種植模式,也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隨著智慧農機以及各種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昔日的“汗水農業”正變為高效高產的現代“智慧農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不斷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才能將“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王玉 通訊員 紀宗玉 肖明媛 張錦繡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