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上的公益使者胡維慶:12年堅守公益路,把愛和機會留給更需要的人
正值壯年遭遇車禍而致截癱,胡維慶是不幸的,但他卻有著堅不可摧的樂觀心態,一直堅持鍛煉、發展事業、幫助他人,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

?
在肥城市藍水滴助殘公益發展中心,輪椅上的一名中年男子正在熟練地進行著草編制作,他就是胡維慶。現在談吐若定的他,22年前曾躺在床上愁眉不展。
2001年,29歲的胡維慶遭遇車禍,導致截癱。正值壯年,原本應該忙于掙錢養家的他,卻不得不每天都躺在床上,連喝口水都要需要人幫忙。眼睜睜地看著妻子和孩子跟著自己受苦,巨大的生活壓力讓他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中。
經過半年的治療,胡維慶靠著頑強的毅力,身體狀況逐漸好轉。“看著妻子和孩子期盼的眼神,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訴自己不能一直消沉下去,為了這個家,我必須讓自己恢復生活自理能力。”胡維慶說。在此后的日子里,胡維慶開始積極地面對生活,每天堅持上肢力量訓練,嘗試著自己上下輪椅,同時,他還自己做飯、做家務等,逐漸恢復了生活自理能力。
同時,胡維慶還學會了上網,在網上,他了解到還有許多和自己一樣的殘疾人在日常生活中面臨著很多困難,心理上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感同身受的他將自己的故事講給他們聽,將自己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經驗傳授給他們。
通過網絡,胡維慶還結識了許多公益組織的人士及愛心人士,是他們,讓胡維慶有了成立愛心組織的想法。
2011年,胡維慶成立了石橫鎮第一個公益組織——石橫鎮義工協會。協會成立之初,求助的人很多,參加公益活動的人卻很少。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公益組織中來,胡維慶和協會成員自費購買了放映機,免費送電影下鄉;利用網絡信息平臺開展募捐活動,并將募捐到的圍巾、書包等物品及時發放到需要幫助的人手中。“每次開展活動前我都會把活動中的每一個細節都組織策劃好,活動結束后,我還會把拍攝的活動視頻精心剪輯后發布到網絡平臺上,這樣就能更好地將活動宣傳出去,雖然經常都會忙到深夜,但是心里卻很踏實。”胡維慶說。
2012年,胡維慶將募捐到的14000多元錢送到了石橫鎮雙泉峪村身患尿毒癥的女孩家中,同年,他又為燒傷人士募捐到了20000多元治療費。愛心的力量,讓受助的人撥云見日。
2013年,胡維慶登記注冊了肥城市首家殘疾人公益組織——肥城市藍水滴助殘公益發展中心。為了讓殘疾人得到更有尊嚴的幫助,胡維慶改變了公益思路,開始了從物質幫扶到精神幫扶的轉變。通過努力,胡維慶聯系實施了手工編織和愛心養殖這2個助殘項目,讓石橫鎮100多名殘疾人受益。
2021年,胡維慶又成立了泰安市首家依托于社會公益組織的殘疾人之家——藍水滴“如康家園”,為轄區內的殘疾人提供輔助性就業、社區康復、日間照料等服務,讓殘疾人看到了奔向美好生活的希望,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記者了解到,藍水滴“如康家園”充分發揮公益組織資源優勢,整合規范原有服務項目,積極為周邊殘疾人服務,努力實現“服務一人、解放一人、穩定一方”的實效。目前,有十幾名殘疾人在這里實現了輔助性就業,他們每天的工作時長是三四個小時,每個月能有五六百元的收入,他們也可以選擇在家里進行手工制作,制作完成后把成品拿過來就行。
不管是在石橫鎮義工協會,還是在肥城市藍水滴助殘公益發展中心,胡維慶都是全天盯靠,每一個活動從策劃到實施,他都親力親為,不收分文報酬。面對他人的不解,他總是說:“他們比我更困難,應該把更多的愛和機會留給更需要的人。”
面對不幸,迎難而上,加倍努力,同樣可以創造美好的生活。胡維慶用親身經歷證明了自己能行,也激勵著周圍像他一樣的殘疾人自立、自信、自強。
點滴善意,匯聚大愛,成就夢想。在公益路上,胡維慶相信,他的光源能聚攏更多的微光,讓微光越聚越亮。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王丙寅 審核 聶艷艷】
?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