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國內 > 正文
  • 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助力協同發展“加速跑”

      新華社石家莊3月1日電題: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助力協同發展“加速跑”

      新華社記者馮維健、王民

      通勤人員乘坐定制快巴從河北燕郊出發,1小時到達北京國貿;一件快遞從河北發往京津,最快當天送達;在河北“家門口”的航站樓能一站式辦理京津三大機場值機手續……

      交通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九年來,三地著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如今,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加速形成,交通一體化成果正更多更好地惠及三地人民。

      下午五點半,在北京國貿工作的徐霞關上電腦,走向地鐵站,在地鐵與高鐵的無縫銜接下,她只用1小時就到達河北燕郊的家中。

      2022年底,京唐城際鐵路開通,北京至唐山鐵路運行時間最快1小時3分鐘,與此同時,廊坊燕郊、大廠、香河等地正式步入高鐵時代,迎來發展新機遇。

      河北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趙同安說,九年來,河北攜手京津打通、拓寬“對接路”42條段,總里程2540公里;連通干線公路達47條、74個接口,京津冀互聯互通的公路網絡全面構筑。

      隨著交通條件提升,通勤快巴悄然興起。“2022年,北京至廊坊北三縣定制快巴開通運營,為跨省通勤人員提供定制客運服務。”趙同安說,目前,已開通燕郊、大廠、香河至北京國貿主線3條、支線10條,惠及8.9萬人。

      “未來,我們將根據乘客需求規劃燕郊至望京、中關村、亦莊等區域的定制線路,全力打造環京一小時通勤圈,助力通勤群眾雙城生活‘同城化’。”廊運集團北部定制客運有限公司副經理陳東宏說。

      在位于河北永清的圓通速遞北方總部基地,大型貨車不時進出,全自動分揀線24小時高速運轉。一件件包裹經掃描儀確認信息后,在200多米長的傳送帶上二次分揀。平均每天超200萬件快遞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

      “以往轉運中心分散在北京的三個區,車輛和人員往來費時費力,運營成本高。”圓通速遞北方總部基地負責人俞林說,得益于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物流中心整體搬遷至河北。如今,快遞全鏈路平均時長從53小時壓縮至47小時,京津冀主要城市當日送達,快遞次日達的實現率由60%提高至95%以上。

      京津冀攜手打通“大動脈”,不斷暢通“微循環”。隨著路網越織越密,三地間產業加速融合。

      久智光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基地設在距京津塘高速廊坊收費站3公里處。“考慮到交通因素,與公司合作的下游企業也在高速沿線。”公司副總經理李慶國說,把產品運到天津的下游企業,全程走高速,1個多小時送到。

      “如今,很多客戶在京津,部分專家在北京,產品出口依靠天津港。”李慶國說,借助“一小時交通圈”,企業成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直接受益者。

      在首都地區環線高速三河平谷段項目現場,機聲隆隆,建設正酣,數十名工人在進行路基土方和樁基施工,道路兩側堆放著各種建材,工程車輛來往不絕,一派繁忙景象。

      交通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骨骼”。趙同安表示,目前,在京津冀地區,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網絡基本形成,京津雄核心區實現半小時通達。

      “首都地區環線高速三河平谷段是京津冀攜手推進的6個交通一體化重大項目之一,將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車。”該高速新增白莊子服務型互通工程負責人鄧威光介紹,項目將為冀中南至冀東地區的便捷連接提供高效通道,助力更多縣(市、區)融入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

      2月20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廊坊城市航站樓開啟“兩市三場”試運行,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的值機、安檢、行李托運等業務可以在這里同步辦理,越來越多的河北旅客正享受從“家門口”到“登機口”的一站式便捷出行服務。

      “九年來,京津冀交通運輸部門召開協調對接會70余次,簽署道路接線協議23份,河北與京津的‘手’越牽越緊。”河北省交通運輸廳協同發展處處長曹慶偉說,國際機場一體運營、高速路網持續加密、軌道交通四通八達……京津冀正按照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持續邁進。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