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浪費 厲行節約丨一粒米 千滴汗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從一粒飽滿的種子,到郁郁蔥蔥的麥田,再到秋收時節滿地金黃,揮鐮割麥;從一粒種子到瓜果滿枝,枝繁葉茂。每一粒糧食、每一片蔬菜都要經過陽光雨露和農民的辛勤汗水澆灌,才能從農田走向餐桌。
揮鋤打窩、點種施肥、翻土覆膜……一個月前,肥城市王莊鎮閆屯村種植大戶張緒軍在地里種下二膜棚土豆,田間地頭,機器轟鳴,工人步履匆匆,為新一年的農忙拉開了序幕。23日,記者再次聯系到他的時候,他正在忙,“等我半個小時,我落棚呢。”近段時間以來,張緒軍一直在忙著管理二膜棚土豆和三膜棚土豆。“每天早上都得把棚口打開通風,下午4點以后再關上,不然中午溫度太高了。”張緒軍說。除了通風,張緒軍還要根據土壤墑情進行澆水。他種植的土豆,四五月份就可以收獲了。然后,他就要整地、種玉米,開始新一輪的忙碌。“雖然辛苦,但是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的財富,我覺得很幸福。”張緒軍說。
在山東綠紋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茄子種植大棚里,一個個茄子掛在枝頭,長勢喜人。“撒肥、整地、起壟、覆膜、定植,這些都得一步步來,一步也不能缺。”談到茄子種植過程,技術員王秀吉說,“從定植到結果需要100天,到拔秧大約有6個月的生長期,這期間每天都要整枝、點花,每隔四五天就要打一次藥,防止細菌感染和病蟲害、灰霉病、疫病等。”王秀吉介紹,每個大棚需要安排專人管理,每天早上七八點,工人就要來到大棚,掀開棉被,下午四點半左右再蓋上,每隔七八天需要澆一次水、施一次肥,每隔四天采摘一次。“每天都要管理,只有精心照料,才能保證產量。自己種菜就能體會到種菜的辛苦,才能懂得‘粒粒皆辛苦’,希望大家能夠珍惜糧食,不要浪費。”王秀吉說。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歷經幾個月的辛苦勞作,農戶們的付出才有收獲,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這一趟食物的艱辛之旅讓更多人明白一粥一飯、一菜一肉皆來之不易的道理。讓我們從珍惜每一粒糧食做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光盤行動起來。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馬曉藝】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