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應急廣播讓惠民聲音“戶戶通”
“后七里社區有40多個小區,2萬多名居民,社區現有29個應急廣播,既強化了社區與居民的交流,也提升了社區工作效率。”近日,泰山區財源街道后七里社區黨委書記谷志給記者介紹社區應急廣播相關情況時說。

?
后七里社區的應急廣播工作,是我市扎實推動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2021年9月以來,我市在全省率先通過市級應急廣播平臺驗收,初步形成市、縣、鄉、村四級應急廣播體系架構,在政策宣傳、應急管理、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初步建成“七大應用場景”
走進后七里社區,轄區的主要路口路段都能看到應急廣播的“身影”,小廣播對社區的基層治理發揮了大作用。“社區管理的范圍比較大,工作人員如若在各小區通知欄張貼公告,工作量大,看到通知的居民群體也會受限。”谷志說,前期,泰山區財政投資在社區安裝了2個應急廣播音柱,并配備播放控制器。
應急廣播傳播覆蓋面廣、及時性強,對于基層工作者來說,還可以減輕工作強度。認識到應急廣播帶來的作用后,后七里社區又主動投資增設了27個音柱,均衡安置在轄區內各小區出入口、樓宇之間,實現社區應急廣播全覆蓋。“結合應急和日常需求,我們在不擾民的前提下,播放森林防火、法律政策等內容,將權威信息第一時間送到居民耳邊。”谷志介紹。
在泰安城區,按照每個社區至少2個音柱的標準,由財政投資統一配備安裝播放控制器和音柱;在農村應急廣播建設中,統籌利用“村村響”工程大喇叭安裝解碼控制器;在泰山紅門游客中心,2個音柱和2個攝像頭相互配合,會說話的“喇叭”配上了視頻監控的“眼睛”……根據本地實際,我市大力拓展應急廣播應用場景,初步建成鄉村、社區、醫院、景區(景點)、廣場、公園、學校七大應用場景。同時,我市在日常應用中積極創新宣傳手段和方式,提供多樣化的應急廣播公共服務,累計播發各類信息近7萬余條,將黨和政府的“好聲音”及時傳導到千家萬戶。
推動應急廣播“一張網”建設
檢查設備、鋪設光纜,2月15日,在上高街道龍河東苑的東側傳達室,3名施工人員正在對應急廣播進行施工安裝。據中國廣電山東網絡有限公司泰安市分公司主任專家陳善杰介紹,作為應急廣播平臺的承建單位,結合實際并按照實施方案要求,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各鄉鎮、街道、社區(村)進行了實地摸底調查,全面摸清各地面積、地形、人口分布等情況,科學合理確定平臺選址、終端位置,逐村逐點進行信號測試,確保達到標準和覆蓋面。
據了解,我市將應急廣播體系建設作為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一項重要任務。2020年7月,泰安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廣播電視臺聯合印發了《泰安市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實施意見》,成立了工作專班,全力推進工程建設;各縣市區均成立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專人負責,著力推動應急廣播“一張網”的建設。
應急廣播體系已連接3677個接收終端
大屏幕上顯示著接入平臺信息,值班人員時刻關注著數據變化……記者在泰安市應急廣播平臺看到,數據大屏實時顯示全市應急廣播終端數量、終端在線等情況。“泰安市應急廣播體系建設自2021年9月啟動,2022年1月完成市級應急廣播平臺指揮中心和第一播音區、第二播音區建設,9月在全省率先通過市級平臺驗收。”泰安市廣播電視臺技術中心副主任張伯平表示,目前,市級應急廣播平臺24小時有值班人員值守,有關負責人一天三次調度信息。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1個市級平臺、6個縣級平臺,連接3677個接收終端(大喇叭、音柱),初步構建起以城市為中心,以公共場所、單位、鄉鎮為依托,以廣場、街路、村莊為基礎的政府應急預警公共廣播服務體系。
充分發揮在“應急情況”下的預警作用,泰安應急廣播配合應急管理局、氣象局等部門做好暴雨、臺風、雷暴等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發布。2022年,泰安應急廣播針對應急氣象及極端惡劣天氣預警信息發布2000余條。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泰安應急廣播發布優化營商環境、生態環境環保等活動信息的日常宣傳內容,截至目前,發布基層治理類節目11600余條、應急信息類節目12000余條。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張芮 審核: 王婷婷】
?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