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關于災害的“預測”,科學嗎?
2月6日,土耳其在短短10小時內發生兩次7.8級地震,被稱為“世紀災害”,給土敘兩國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災情牽動人心。土耳其強震發生后,網上出現“地震預測”“地震前兆”等說法。就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中國應急管理報記者采訪了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研究員晏銳,專家對此進行科普解讀。
重點速看
1.土耳其兩次地震震級高、影響范圍大,導致災害嚴重。
2.中國與土耳其相距約3200公里,且不屬于同一構造帶。
3.網傳“可能進入‘全球釋放期’”等說法,無明顯科學依據。
4.不信謠、不傳謠,科學理性地應對地震災害。
詳細解讀
1.這次土耳其地震有什么特點?
晏銳:土耳其這兩次地震的特點,一是短時間內發生兩次7.8級地震,震級相對較高,因為震級較高,它釋放出來的能量就比較大,造成的地表破壞也會比較強烈。二是兩次7.8級地震疊加,這兩次7.8級地震的影響范圍比較大,涉及兩三百公里的尺度,而且這兩次地震以后又發生了一系列的余震,所以災害比較重。
?土耳其兩次地震位于東安納托利亞斷裂帶,余震空間分布范圍200到300公里
第一次地震發生在凌晨(當地時間2月6日4時17分),大家還在睡夢當中,來不及逃跑。
第二次7.8級地震再次發生后,又會造成之前損壞的一些建筑物再次倒塌。這個地區的人口相對來說比較密集,加之建筑物的抗震設防能力也不是很好,所以導致傷亡慘重。
2.土耳其強震會對中國產生影響嗎?
晏銳:土耳其地震距離中國大陸比較遠,有3200公里左右。
這兩次地震發生在非洲板塊、歐亞板塊和阿拉伯板塊的交匯區域,而中國大陸的地震主要受控于印度板塊和環太平洋板塊以及菲律賓板塊。
?兩次土耳其地震發生在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和阿拉伯板塊的交匯區
由于距離遠,且不屬于同一個構造帶,所以土耳其地震對中國大陸影響不大。
中國近期發生的一些三四級地震活動,基本上屬于中國大陸的一種背景性的地震活動起伏,跟土耳其地震沒有特別明顯的關聯。
3.有網民說“地球進入了‘地質活躍期’”,這些說法科學嗎?
晏銳:實際上全球平均每年要發生18次左右的7級以上的地震,這些地震大部分都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地震占整個全球地震的80%左右,這些地震發生后對大家的影響不是很大,所以大家關注度不是很高。
這幾年全球的地震活動不是那么強。比如說2019年全球發生了9次7級以上的地震,2020年發生了10次,2021年是19次,2022年7次,除2019年基本上接近常年的平均水平外,總體偏低。
但今年以來,確實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里,就發生了5次7級以上的地震,似乎有點增強。但基本上還是在正常的活動水平范圍內。
?1990年以來全球7級以上地震分布(全球平均每年發生7級以上地震18次)
4.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應對地震災害呢?
晏銳:大家要掌握一些防震減災的知識,開展科普活動和應急演練活動時,大家都積極參加。了解這些防震減災的知識,對于地震發生時有序高效地撤離和減輕人員傷亡,會有很大的幫助。
5.最近網上有很多關于地震災害的“預測”,這些說法可信嗎?
晏銳:要準確地預報地震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情。現在沒有特別明確的科學結論說明動物的這些異常跟地震有必然的關系。而且動物的異常行為和現象,跟動物本身的生活習性、環境因素以及氣候條件都有關系,所以很難說這就必然是地震發生的前兆。
地震臺網中心預報部: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牽頭負責全國地震中期、強震短臨和震后趨勢判定業務;協調組織全國年度、年中危險區判定及震情短臨預報跟蹤工作,推進地震風險概率預報應用研究;開展全球強震活動特征研究和大震影響的跟蹤研判等。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