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 瞭望 | 華東理工大學校長軒福貞:努力成為新時代工程教育的“特長生”

      華東理工大學校長軒福貞

      華東理工大學率先系統性開展綠色工程教育,近年來,工科生創新創業競賽獲獎項目全部與綠色工程有關,畢業設計(論文)70%以上體現綠色工程理念

      對標世界一流健全工程人才質量標準,華東理工大學實現了中外工程教育實質等效,其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于2014年成為國內第一個通過ABET認證的專業,且獲得9年最長有效期,在國內推進工程教育認證方面產生了示范效應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仇逸 吳振東

      作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以化工特色聞名的教育部重點高等學府,華東理工大學已由一所工科單科性大學成長為工科為主、特色鮮明的研究型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

      建校70年來,華東理工大學始終以服務國家為最高追求,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走出了一條從“紅色工程師”到“創新型工程師”的人才自主培養之路,書寫了工程報國的生動實踐。

      邁向新征程,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華東理工大學如何抓住機會窗口,謀劃好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近日專訪了華東理工大學校長軒福貞。

      他表示,學校將聚焦“雙碳”目標,謀劃實施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安全“兩新兩大”四大戰略布局,打造具有世界眼光、體現中國特色、契合學校特點的卓越工程人才培養體系,努力成為新時代工程教育的“特長生”,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緊跟時代步伐開展綠色工程教育

      《瞭望》:培養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關鍵在于理念引領。華東理工大學70年來在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方面提出了哪些重要理念?

      軒福貞: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是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根本要求。我們以服務國家戰略、對接產業需求為導向,適時調整更新工程教育理念,努力培養一批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卓越工程人才。

      建校初期,學校服務新中國發展急需,形成了培養一專多能的工程人才辦學理念,先后首創化學與制藥工學、抗生素制造工學、重有機合成、化學工程、感光材料、玻璃鋼等專業。20世紀50年代末,應國家原子能科學發展需求創建第二無機工業系,為國家輸送了首批化學化工、化工機械、抗生素制造工學等人才,畢業生中有9人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贏得了“化學工程師搖籃”的美譽,造就了工程報國的優良傳統。

      新世紀以來,學校率先提出并實施全面工程教育,秉承“知識、能力、素質、人格”四位一體的全人教育理念,堅持“全過程、全包容、全民”的原則。通過開展通識性、實踐性、創新性工程教育,將工程思維和工程文化根植于學生心中,促進學生社會能力、專業技能和個人素質的全面發展,培養工程、文理兼修的創新型工程人才。

      步入新時代,學校率先系統性開展綠色工程教育,推動“綠色工程12項原則”進課堂教學、進教材案例、進實踐平臺、進科學研究,著力培養學生自覺遵循綠色工程原則的系統思維,厚植工科學生EHS(環境、健康、安全)的工程文化,強化全體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意識。

      目前,學校已開設“綠色中國”系列等12門綠色工程通識課程,修訂和新編30本體現綠色工程教育理念的教材,建成60個綠色工程教育教學案例。通過綠色化學化工創新創業大賽、綠色工程教育暨未來工程師論壇等活動,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綠色工程意識。近年來,工科生創新創業競賽獲獎項目全部與綠色工程有關,畢業設計(論文)70%以上體現綠色工程理念。

      《瞭望》: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高校應樹立怎樣的工程教育觀?

      軒福貞:如今,能夠引領產業變革的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已成為大國間博弈的關鍵變量。相較于以前的技能型工程師,創新型卓越工程師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更要有突出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我們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樹立大工程觀和工程教育新觀念,建立“返本開新”的創新工程觀、和合統一的協調工程觀、道法自然的綠色工程觀、兼收并蓄的開放工程觀、共建共治的共享工程觀,推動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專業特長與學科綜合、理論學習與工程實踐、工程能力與思想自覺等方面的統一,探索扎根中國、融通中外的工程教育新模式,著力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勇于創新、敢于突破、善于實踐的卓越人才。

      重塑育人方案培養跨學科跨領域工程人才

      《瞭望》:華東理工大學在緊跟時代步伐上做出了哪些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改革探索?

      軒福貞:學校牢固樹立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堅持工程能力和人文素養并重,不斷深化工程教育教學改革,變革工程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建校初期,學校先后創建一批全國首創或率先創建的專業,并確立面向企業為主的辦學思想,首創“教學—科研—企業聯合體”培養模式。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探索實施選課制、“兩段式”等一系列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教改措施。

      20世紀90年代,伴隨素質教育的提出,學校開始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1997年探索建立了以育人為核心的本科素質教育新框架,拓寬專業口徑,設置人文和經濟管理等通識選修課。2000年,成立理工優秀生班,2002年建立理工優秀生部,實行配套培養模式,強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2020年起,設立“智能與機器人”“生物醫藥”“智慧化工”“能源與環境”“機械智能化”5個工科實驗班,聚焦國家發展亟待攻克的關鍵核心技術,培養未來國家戰略必爭領域的工程科技人才。

      進入新時代,根據新工科建設新要求,學校全面重塑人才培養理念和培養方案,著力培養跨學科跨領域的創新型工程人才。推行跨學院大類招生,化工學院、藥學院全部專業按“化工與制藥類”大類招生,合并計算機類與電子信息類兩個大類,按“計算機類”大類招生。設置“化工與工程管理”“計算機與金融學”“應用化學與生物科學”“環境與社會學”“能源與經濟”5個跨學科雙學士學位項目,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等9個輔修專業及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等11個微專業,積極構建跨學科、復合型、創新型、高質量的教學體系,著力培養具有工程技術能力和項目管理實踐能力、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復合型人才,實現“1+1>2”的培養效果。

      構建產學研育人共同體匹配人才供需端

      《瞭望》:華東理工大學在促進工程人才供需精準匹配上采取了哪些辦法?效果如何?

      軒福貞:學校充分發揮產學研合作的傳統優勢,通過鼓勵企業參與教學、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健全聯合培養長效機制等,大力發展新發展理念引領的新型工程教育,不斷深化產教融合人才培養,促進人才供需雙方的精準對接和有效匹配,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實踐素養。

      學校與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化學工程集團等企業開展工程碩士項目化訂單式聯合培養試點,涌現了一大批由企業深度參與、反映現實工程問題的課程、教材、案例,使學生在校內課程學習中就廣泛接觸和了解工程實踐問題。其中,由40多位企業校友與學校教師共同建設的《企業EHS風險管理基礎》課程,為全校工科專業必修課,入選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被全國100多所高校使用。同時,以培養學生工程應用能力為導向,推行校企雙導師制,建立以科研項目為牽引的緊密型校企導師組和聯合指導機制,打造協同聯動的育人生態。

      近年來,學校依托上海市產教融合型城市建設,支持鼓勵校企共建聯合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產學研合作基地等,創造了多種校企合作、學用結合、學校企業學生共同受益的實習模式,打造了校園與科技園相互融通、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有機銜接的產教融合平臺。

      目前,學校已建成校級實踐基地30個,含國家級基地1個、市級示范級基地5個、市級基地8個,各類院級實踐基地400余個。2021年,學校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儲能技術等關鍵領域布局并新建了10家校級實踐基地,獲批材料與化工、電子信息、生物與醫藥、資源與環境、機械等5個工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現代生物醫藥產業聯合學院入選首批國家級現代產業學院,碳中和產業學院入選上海市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

      學校深化產學研合作層次,以行業企業為依托成立產學研教育合作委員會,促進專業教育集成、集約、集優發展。出臺《教師產學研踐習計劃實施辦法》,要求每位專任教師需開展不少于6個月的產學研踐習。設立揭榜攻關任務式項目,鼓勵專業學位研究生深入一線挑戰應用技術難點,有效推進人才培養與工程實踐、科技創新的有機結合。

      華東理工大學奉賢校區圖文信息中心(2021年6月攝) 華東理工大學供圖

      構筑培養國際卓越工程人才新格局

      《瞭望》:華東理工大學在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國際卓越工程人才上有哪些改革探索?

      軒福貞:堅持高點定位,對標世界一流,是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華東理工大學始終以全球視野謀劃工程人才培養,不斷擴大教育開放,通過健全工程人才質量標準、搭建國際化人才培養平臺等,構筑起開放辦學和培養國際卓越工程人才的新格局。

      健全工程人才質量標準,實現中外工程教育實質等效。學校堅持以工程專業認證工作為抓手,持續加強人才培養全過程質量標準體系建設。2013年,學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在國內首次開展了ABET專業認證,并于2014年成為國內第一個通過ABET認證的專業,且獲得9年最長有效期,在國內推進工程教育認證方面產生了示范效應。ABET是美國工程與技術認證委員會的簡稱,通過ABET認證,往往意味著一所大學可以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師。目前,學校所有工科專業均通過健全完善質量標準通過了教育部的專業認證。

      搭建國際化人才培養平臺,聯合培養卓越工程人才。從2003年起,學校先后與德國、奧地利等國的多所大學合作舉辦了“化學工程與工藝”等本科專業,成立了中德工學院、國際工程師學院。2019年10月,經教育部批準成立國際卓越工程師學院,由學校與法國雷恩國立高等化工學校以及法國化學工程師院校聯盟共建,聚焦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卓越工程人才。■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