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涌現助推吉林冰雪產業(yè)發(fā)展駛上快車道
春節(jié)假期,吉林省冰雪旅游市場實現“開門紅”,這得益于吉林冰雪產業(yè)軟硬件設施的完善。
除了世界一流粉雪資源和雪場雪道新、設備好等硬件優(yōu)勢,吉林也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服務,這里有專業(yè)的滑雪教練和時髦的滑雪攝影師,也有不可或缺的“雪場守護者”。
來自白求恩故鄉(xiāng)的滑雪教練
在吉林北大湖滑雪度假區(qū),每年冬季,都能看見一個老外的身影。他叫馬克龍,是白求恩大夫的加拿大老鄉(xiāng),也是一名滑雪教練。
馬克龍對近年來吉林冰雪旅游發(fā)展感觸很深。“5年前,我剛來這里的時候,雪場的基礎設施還不是很完善,游客也不多。隨著吉林冰雪旅游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滑雪度假區(qū)的不斷成熟,加上北京冬奧會的熱度,現在來吉林滑雪的人越來越多,我也感受到了大家對冰雪運動的熱情。”馬克龍說。
除了滑雪教練,還有一個新型職業(yè)也在蓬勃興起。不少滑雪愛好者希望在社交平臺展示英姿,這就需要能與滑雪愛好者一起滑行并為他們拍照的滑雪攝影師。
來自吉林市的滑雪攝影師春明表示,滑雪愛好者中不乏高手,為了拍到滑雪愛好者正面滑行的視頻,滑雪攝影師常常需要背朝雪道盲滑,滑雪攝影師也同樣需要具備高超的滑雪技巧。“這是一項挑戰(zhàn),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春明說。
如今,吉林市已經擁有數十位滑雪攝影師。隨著滑雪運動的普及和吉林冰雪產業(yè)的發(fā)展,滑雪攝影師這個小眾行業(yè)也逐步成為熱門職業(yè)。
滑雪場里的日夜“守護者”
滑雪運動中,雪道順滑是游客快樂暢滑的關鍵。在吉林各大滑雪場,無論是專業(yè)賽道還是大眾場地,都有一群工作人員守護雪道的運營,提高雪道的品質,他們被稱為“雪場守護者”。
吉林省通化市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qū)山地總監(jiān)于偉便是其中之一。于偉有著27年的工作經驗,從前期的雪道設計,到后期的造雪、壓雪、維護等,每個環(huán)節(jié)于偉都精益求精。
在滑雪場,平整的雪道上有一條一條的細脊,像壓面機里壓出的面條,被滑雪愛好者稱為“面條雪”,踩著雪板滑行在這種機壓雪道上被比喻為“吃面條”,這也是最令滑雪愛好者心動的體驗之一。
為確保滑雪愛好者每天都能“吃上面條”,每天滑雪日場結束運營后,于偉就要帶領工作人員抓緊開始造雪、壓雪工作。他們要先將雪道上的雪打松散,再壓成條紋狀,這項工作通常要在夜間進行6個小時左右。
在吉林省,還有很多像于偉一樣的“雪道守護者”。他們積極探索滑雪新產品,讓吉林的滑雪之旅更有品質、更有創(chuàng)意。
需要守護的除了雪場還有滑雪工具,雪具維修師也成為滑雪場不可或缺的崗位。雪具只有通過定期維修和保養(yǎng),才能延長使用壽命。而像打蠟、修刃、補板底等工作則需要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操作。隨著冰雪運動的普及,雪具維修師成為熱門崗位。一名雪具維修師告訴記者,今年雪季維修的雪具比去年多了一倍。
不斷創(chuàng)新冰雪人才培育模式
行業(yè)要想取得長足發(fā)展,就必須解決吸引人才、培養(yǎng)人才、留住人才的難題。
近年來,吉林省與時俱進、多措并舉,在冰雪人才培育方面駛入“快車道”。2018年,北華大學率先成立冰雪學院;2019年,吉林外國語大學國際文化旅游學院(國際冰雪學院)揭牌成立;2021年,依托吉林大學建設的冰雪旅游場地裝備與智能服務技術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成立。
此外,吉林省還廣泛開展旅游人才培訓、行業(yè)大賽等活動。
2022年12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文化和旅游部吉林培訓基地承辦的冰雪文化創(chuàng)意設計與傳承發(fā)展人才高級研修班在線上開班,旨在為國家冰雪文創(chuàng)產業(yè)培養(yǎng)一批新的種子人才。
吉林的冰雪人才培育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在冰雪運動、冰雪藝術和冰雪旅游等方面正涌現出大量人才,助力吉林冰雪產業(yè)發(fā)展。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