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東:探索鄉村旅游年輕化發展
歡樂森林、藍山灣自駕游車輛“川流不息”;先鋒農場、顧一鄉太空農場研學團隊絡繹不絕;黃張文藝村城市文青圍爐煮茶、以詩會友;紅石咀露營地飛盤比賽激戰正酣……這是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肥東縣依托良好的鄉村文化旅游和生態資源優勢,扎實推進鄉村旅游提質升級,以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讓鄉村旅游體驗日益年輕化,彰顯時尚范。據統計,2022年肥東縣全年旅游接待游客65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5億元,鄉村旅游接待整體情況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無中生有 用年輕思維喚醒古老鄉村
一走進坐落于肥東縣橋頭集鎮雙山腳下的黃張村,便能看見色彩明艷、筆觸細膩的3D文化墻。“雙山勝跡”“牧童放牛”“兒時鄉村小賣部”……每一幅墻體彩繪都訴說著不同的鄉村記憶。村內,一棟棟頗具江淮風情的古樸民居錯落有致,整齊的竹籬笆圍筑小院四周,房前屋后綠意蔥蘢,處處洋溢著文藝范兒,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多彩鄉村畫卷在此徐徐展開。
很難想象幾年前的黃張村還是一個人煙稀少、產業單薄、老屋破敗的“空心村”,“臟、亂、差”現象隨處可見。
如何破解“空心村”發展難題,吸引更多人來到村莊?一次偶然的機會,當地政府領導在與某高校研究者的交流中,碰撞出“藝術鄉建”的發展思路。就此,一窮二白的黃張村開啟了“破繭成蝶”的美麗嬗變。
黃張文藝村運營團隊負責人吳曉茹介紹,黃張村緊鄰當地著名的景點愛情隧道,離藍山灣景區也很近,村子對面便是顧一鄉太空農場,區位優勢明顯,鄉村旅游發展大有可為。
近年來,在肥東縣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黃張村深度挖掘本地鄉土文化,在保留鄉土風貌的前提下,大力推動文化藝術改造,提升村容村貌,聘請專業鄉村文旅運營團隊參與經營,做好“藝術+旅游”文章,先后引入無界茶舍、燕子窠茶院、笛蕭工作室、鄉村書畫院以及主題民宿等一批文旅新業態,讓村子既擁有可看可留的旅游功能,又能滿足文藝愛好者駐留、創作需求,吸引了越來越多城市青年的目光。
兼具文化藝術和美麗鄉愁的黃張村,不僅改善了當地村民的居住環境,也吸引了不少外地青年來此創業。
循著悠悠茶香,步入清幽典雅的燕子窠茶院,茶院主人鄭燕紅正與丈夫錢巍正圍爐煮茶。去年4月,鄭燕紅和錢巍慕名來到黃張村參觀考察,此地“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田園生活和隨處散發的文藝氣息讓夫妻倆著迷,開設一間有文藝范兒的茶館的想法就此萌生。
“選好地址后,我們與當地農戶簽訂了15年的租房協議,下定決心把根扎進這片鄉土里。”鄭燕紅介紹,隨著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村里的人氣越來越旺。茶院的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尤其受到年輕群體的喜愛。
從破敗不堪的“舊瓦房”到煥然一新的農家小院,從單一的傳統農業種植到鄉村旅游、文化創意多元并進,從一窮二白的“空心村”到城市文青的“詩和遠方”,黃張村在“無中生有”中喚醒沉睡的鄉村之美。
推陳出新 讓年輕游客愛上多彩鄉村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是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近年來,肥東縣不斷深化文旅資源整合和產業融合,積極培育鄉村旅游消費新熱點,豐富游客體驗,推動旅游產業向多元業態創新發展,形成了“旅游+農業”“旅游+文化”“旅游+紅色”“旅游+體育”等一批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新業態新產品,為鄉村旅游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這是用廢棄漁船改造成的書架”“這個吊頂的材料取自捕魚的竹竿”“這是傳統船槳做的椅子靠背”……走進肥東縣花田·僑鄉里民宿,小橋流水、石板小路、一草一木、一飾一物,都蘊藏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和時代印記,傾注著民宿主人方遠濃濃的鄉愁。
在美術、家居和建筑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方遠,對于民宿的經營有著自己的理解。“民宿之于鄉村,就像一扇窗戶,打開了綠水青山和鄉村旅游的嶄新世界。”方遠表示,花田僑鄉里民宿想要最大限度地將在地文化表達出來,讓更多年輕人主動去了解當地風土人情,愛上民宿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個性表達。
為了更好地滿足年輕群體差異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自開業以來,花田·僑鄉里民宿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創新休閑體驗,推動民宿由單一住宿業態發展為集特色美食、美術研學、手工文創、露營燒烤等于一體的休閑旅游目的地。
在離花田·僑鄉里不遠的地方,畈塘民宿群同樣受到年輕人的青睞。該民宿群以僑鄉文化、淮軍文化為基底,以創意文化為驅動,通過“民宿+文創”“民宿+美食”“民宿+研學”等形式,讓年輕游客有了更多沉浸式、互動式體驗。
肥東民宿產業的飛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近年來,在省、市兩級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的指導下,肥東縣將民宿產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新“支點”,堅持政策引導,優化營商環境,建立健全扶持民宿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先后出臺《關于大力推動民宿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肥東縣促進旅游民宿健康發展管理辦法》等專項措施。同時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民宿建設,按照民宿建設國家標準做好建設指導、規范驗收,著力提升民宿品質和文化內涵,推動民宿產業朝著精品化、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截至目前,全縣在運營旅游精品民宿達18家,民宿市場投資總額逾5億元。
民宿產業是肥東鄉村旅游多業態融合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
在眾興鄉先鋒農場,一大批體驗式、沉浸式、互動式旅游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紅色+農業”“紅色+研學”“紅色+黨建”為當地鄉村旅游發展打開“流量密碼”。以眾興鄉革命英烈和脫貧致富人物為原型打造的紅色沉浸式劇本殺《輝映東鄉》圈粉眾多年輕人。
在橋頭集鎮顧一鄉太空農場,“現代農業+研學”讓這座現代霧耕農業生產園成為各大中小學研學旅行的重要目的地。該園區集科普、教育、休閑、游覽、體驗等功能于一體,讓學生在生態創意的環境中感受現代農業的智慧和魅力。
如今,鄉村旅游資源串珠成鏈,產業格局全面打開,旅游發展機制日益完善,民宿、露營、研學、文創等旅游業態不斷豐富,肥東鄉村旅游的“金字招牌”愈發響亮。
筑巢引鳳 邀年輕游子共建美麗鄉村
鄉村振興,人才為要。人才既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基礎,也是驅動文旅產業創新創意發展的關鍵。
近年來,肥東縣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肥東發展靠人才”的意識,加強鄉村文化和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引才入巢,筑夢搭臺,鼓勵有志青年返鄉創業,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活力,不斷提升鄉村旅游服務人員素質、能力和水平,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位于巢湖東北岸的江淮僑鄉·六家畈紅石咀露營地是肥東縣打造的4個環巢湖露營地之一,一期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分為靜態區、動態區、配套區和景觀區,是集休閑度假、戶外運動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露營地。開放至今,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在多個社交平臺上被網友推薦為合肥最佳露營打卡地之一。
2月的巢湖岸邊,寒意尚未消散,走進紅石咀露營地,80后營地主理人馬愷正與團隊成員熱火朝天地討論著營地即將開展的活動。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肥東人,馬愷多年來一直從事著體育相關工作。懷著對家鄉土地的深深眷戀,以及對肥東鄉村旅游發展前景的無比信心,去年,他選擇扎根肥東,投身露營產業,希望通過自身微薄力量,讓家鄉變成自己的“詩和遠方”。
在馬愷看來,鄉村旅游發展需要抓住年輕客群,特別是“Z世代”。為此,該營地圍繞年輕群體喜好,策劃舉行了音樂節、飛盤比賽、徒步大賽等一系列潮流且時尚的戶外活動,將更多新場景、新玩法融入場景體驗當中,加強營地精細化管理,以“時尚化、品牌化、高端化、年輕化”塑造品牌形象,俘獲了眾多潮玩青年的心。
“我自己就是年輕人,所以更加懂得年輕人想要的是什么。”馬愷介紹,為迎合年輕消費群體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營地每周會推出一個露營主題,每月會舉行一場大型露營活動,不斷豐富產品體系,延長“露營+”產業鏈,在給予年輕游客美好體驗的同時,也改變了他們對鄉村旅游的傳統印象,讓時尚潮流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形象逐漸深入人心。
如今,在肥東,越來越多像馬愷一樣的年輕人選擇返鄉創業,在實現自身夢想的同時,也帶動家鄉百姓就業致富。
肥東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關堂梅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挖掘好利用好鄉村資源,積極培育文旅經濟新的增長點,不斷豐富肥東鄉村旅游內涵,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群眾參與、形式多樣”的原則,大力發展民宿產業,形成環巢湖民宿產業集聚效應;以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421”行動為抓手,打造一批精品文旅項目,推動肥東鄉村旅游發展邁上新臺階。
時光向前,肥東向上。瞄準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肥東縣在鄉村振興大道上闊步前行。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