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復蘇顯活力 水韻江蘇更靚麗
江蘇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近期在南京召開。會議總結交流2022年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重點任務,在新征程上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更好助力文化強國先行區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設。
2022年,江蘇全省接待境內外游客5.34億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9263.82億元;新增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6家、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2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7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3個……這一年,江蘇用諸多成績書寫了文旅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高位統籌 助企紓困強信心
2022年初,為確保市場主體“青山常在”。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省財政廳出臺《關于推動文旅消費提質擴容促進文旅市場加快全面復蘇的若干政策措施》,安排2.41億元支持559個項目,并下調省級旅游產業發展基金利率1個百分點。同時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鄉旅E貸”,為鄉村旅游經營單位發放貸款22.4億元;組織113個重點文旅項目集中簽約,總授信395億元。
“政策支持下,途牛進一步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通過貫徹落實各項普惠性穩崗返還政策,我們在實現‘減負’目標的同時還進一步穩定了人才隊伍,保障了企業的平穩運轉。”南京途牛科技有限公司(途牛旅游網)首席執行官于敦德表示,2022年出臺的紓困政策不僅幫助企業解決了眼前困難,也增強了企業持續發展的信心。
除了真金白銀的支持,2022年,江蘇還通過歷時半年多的“水韻江蘇·有你會更美”文旅消費推廣第三季,統籌推出了14個主題、500余項活動,成功舉辦了第四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第十三屆江蘇省鄉村旅游節等品牌活動,促進了文旅行業恢復發展、文旅市場加快復蘇。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隨著疫情防控政策持續優化調整,旅游市場也已呈現回暖跡象。今年春節假期,江蘇共接待國內游客4135.01萬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82.29億元。
“春節期間,景區對全國中小學生、常州市醫務工作者及家屬免費。盤點下來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外省游客超半數,迎來了‘開門紅’。”恐龍園文化旅游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春節假期,集團旗下各大景區點整體營收同比增長超25%,創歷史新高。常州市民崔麗表示,已經很久沒有在景區見到這么多人了,心里有點感動,希望新的一年能一直這樣熱熱鬧鬧。
創新驅動 優質供給促消費
在穩步復蘇的同時,江蘇還統籌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發展,打造形成了具有創新性和引領性的示范項目,以優質文旅產品供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并進一步保持市場熱度。
常熟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區獲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無錫市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等6家單位入選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淮安市淮安區入選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單位;遴選推出首批江蘇省“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示范項目、首批江蘇省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項目……2022年,江蘇省級層面創新打造的文旅產品,得到了主管部門和市場的充分肯定。
如今,游客泛舟游于無錫市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的運河古道,抬腳上岸,即可到中國絲業博物館、窯群遺址博物館等地參觀,了解中華民族工商業的輝煌成就;也可到北倉門、蓉運壹號等文化創意產業園,體驗藝術、設計、展演等產品服務;還可前往“今夜‘梁’宵”夜市一條街,感受城市煙火氣息。
江蘇古運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琳表示,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以古運河為紐帶,整合優質文商旅資源,打造特色突出的創新性產品。下一步,街區將以“要素度假化、歷史時尚化、河岸平臺化、藝術國際化”為抓手,與文化共生、與居民共益、與游客共享,建設都市型休閑旅游度假目的地。
地處南京夫子廟景區核心區域的秦淮·非遺館是第二批江蘇省示范小劇場之一。今年春節假期,該館共接待游客近3萬人次,開展各類活動50余場,獲得了游客和市民的一致好評。
“我們創新利用當下流行的演出模式和現代科技手段來滿足不同層次觀眾的體驗需要。游客在這里可以和非遺傳承人零距離互動,了解非遺、體驗非遺。”秦淮·非遺館館長薛銀表示,下一步,他們還將與更多景區景點合作,努力探索新的演出模式,開發出更多更精彩的非遺演出和體驗產品。
深度融合 發展實踐增魅力
一批批優質的文旅融合產品,充分展現了2022年江蘇持續深化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彰顯“詩和遠方”新魅力的生動實踐。江蘇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提出的“兩廊兩帶兩區”布局已逐步由“設計圖”轉化為“施工圖”,成為江蘇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推動文旅融合發展走深走實的重要一環。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謝國慶表示,2022年,南京開展了《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南京段建設保護規劃》編制工作,推進“1+10”項目體系建設,重點推進長江文化博覽園暨南京(中國)長江文化博物館等一批長江岸線文物保護與展示項目,積極融入長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發展戰略,推動大江大河歷史文化和南京歷史名城特質融合發展。
揚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沈文杰表示,為擦亮揚州“世界美食之都”“世界運河之都”的美譽,揚州開通了古運河水上巴士,并穿插設置揚州民歌、古琴藝術、雕版印刷等非遺體驗活動,豐富了游客的水上游覽體驗場景。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志純表示,進入新階段,高質量的文旅產品越來越成為人們高品質生活的必需品,有深度的文化體驗越來越成為旅游的重要吸引點。邁上新征程,江蘇要圍繞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業態融合、產品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交流融合,讓文化和旅游“融”得自然、“合”得協調,持續釋放“1+1>2”的效應。要找準“融”的切入點,牢牢把握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的規律特點,從中找到契合處、結合點,推動文化遺產旅游、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旅游民宿等已有融合業態提質增效,推出更多體現文化內涵、人文精神的旅游精品,打造更多體驗性、互動性強的旅游項目,培育更多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讓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真正成為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幸福產業。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