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民間藝人成為致富帶頭人
陶瑞珍介紹,葫蘆畫創(chuàng)作講究刻、烙、畫,刻即在葫蘆還長在秧上有八成熟時進行刻畫,烙即在成熟的葫蘆上進行烙畫,畫即在成熟的葫蘆上對畫面進行彩繪。
2012年,陶瑞珍受邀參加第三屆中阿經貿論壇展覽,她的葫蘆烙畫作品贏得參展嘉賓贊賞,被高價買走,幾天下來200個葫蘆烙畫賺了2萬元。于是,陶瑞珍產生了將葫蘆烙畫產業(yè)化的想法。
如今,陶瑞珍的葫蘆種植基地年產3萬只葫蘆,年產值105萬元,帶動周邊村民從事葫蘆種植、葫蘆烙畫,年培訓人員近900人,其中殘疾人近200人。
近年來的寒假、暑假期間,陶瑞珍還舉辦小學生葫蘆烙畫培訓班。“我只是一個農民,我和村民們要把葫蘆烙畫這一非遺傳承下去,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進人們的現代生活。”陶瑞珍說。
春節(jié)前,張璟來到月牙湖鄉(xiāng)扶貧車間為40多名參與麻編產品訂單加工的村民發(fā)放工資。有著兩年麻編制作經驗的周鳳琴領取到了2000多元。
麻編工藝品以天然植物纖維為原料,不僅美觀,而且具有吸潮、透氣、堅韌、不易腐蝕等優(yōu)點,歷來受消費者喜愛。
另外,張璟的麻編扶貧產品“手作玩偶系列”榮獲2020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金獎”。2020年,她創(chuàng)辦的麻編扶貧工坊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文化和旅游廳評為自治區(qū)級非遺扶貧工坊。
近年來,張璟積極在移民貧困村推廣麻編,給當地留守婦女、空巢老人、殘疾人傳授麻編技藝,帶動大家一同致富奔小康。
現場創(chuàng)作兔年吉祥作品,根據游客面部特征剪出頭像,為游客剪屬相動物……春節(jié)期間,伏兆娥每次出場都成為游客關注的焦點。
為了讓更多人通過剪紙增加收入,伏兆娥一個村一個村地為村里的婦女們免費傳授剪紙技能,通過“企業(yè)+協(xié)會+農戶”的模式,讓更多農村婦女受益。
“剪紙里有說不完的故事。”伏兆娥說,她畢生都在用一把剪刀講故事,講老百姓的故事、講寧夏的故事、講中國的故事。未來,她還要一直講下去。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lián)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