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信用+”模式 扮靚鄉村人居環境
“原來村里的胡同到處都是泥巴,去年開始打造‘戶戶通’,現在走的路都是水泥路,志愿者們定期清掃,看著干凈的路自己心里也很舒坦。”岱岳區祝陽鎮北高北村村民趙玉功說。街道美了、垃圾少了、環境好了,得益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越來越多祝陽鎮村民的切身感受到鄉村顏值的提升。要想確保整治成果持續惠民,就要建立長效機制,2022年以來,祝陽鎮依托“信用+”治理模式,把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納入信用體系建設,激勵群眾主動發揮主體作用,掀起了整治人居環境、共建美麗家園的新高潮。
在祝陽鎮各村坑塘路邊、房前屋后,經常看到這樣一群身影,他們拿著笤帚、鐵鍬,對周邊環境、衛生死角進行認真清掃。據了解,祝陽鎮根據各村實際情況,指導村級成立了“巾幗服務”“退伍不褪色”“紅領巾”“返鄉大學生”等多個特色志愿服務隊,定期招募志愿者,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信用+”志愿服務活動。每次志愿服務活動,由各村統一組織開展,提供環衛工具和綠化修剪工具,供志愿者使用,規范組織實施,確保活動效果。截至目前,圍繞人居環境整治,全鎮已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3500余次,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民心。
北高北村采取“村級統一投入,戶家信用管護,共享收益分成”的模式,較好地解決了綠化苗木管護問題;大南峪村統一制定農戶房前屋后衛生標準,極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祝陽鎮將具體治理任務與信用積分加、減相掛鉤,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具體村務工作納入信用體系管理,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持續向好,為群眾創造更加美麗宜居的生活環境。
對于村民來說,參與志愿服務活動越多,信用分值就越高,能夠享受的實惠就越多。祝陽鎮對自愿參加衛生掃除、義務植綠護綠、創建美麗庭院等行為進行信用加分,對違反環境衛生、破壞綠化美化、影響街面秩序等行為進行信用減分,并實行信用積分兌換制度,村民通過志愿服務活動獲得的積分可以在“信用超市”兌換各種生活用品,目前全鎮已建立“信用超市”38家,通過信用積分兌換,充分調動了村民參與村級管理的積極性,增強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和榮譽感,村民由過去“站著看”轉變為現在“主動干”,大大提升了人居環境整治效果。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李皓若 審核 王天姿】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