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土壤 真正讓青年人才挑大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把培育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近期,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完善科技激勵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放手大膽起用青年科技人才,對新入職青年科技人員給予一定起步科研經費支持等新提法,讓不少科研人員眼前一亮。
“國家是真心實意從根本上解決青年科技人員成長的問題,特別是聚焦青年科研人員開展減負3.0行動以來,項目檢查變少了,年終績效考核也不再簡單與論文篇數、專利等直接掛鉤。”江蘇大學國家水泵及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泵系統研發部副部長司喬瑞教授說,“《意見》中的新舉措,讓我們更加有時間、有環境、有信心在感興趣的領域潛心研究,圍繞國家戰略和重大需求作出積極貢獻。”
記者注意到,文件關于青年人才的激勵不吝篇幅,從基礎研究、成長環境、培養計劃全方位進行部署。比如,針對青年科技人員發展通道不暢問題,《意見》明確提出:提高青年人才擔任國家重大科技任務、重大平臺基地、重點攻關課題負責人和骨干的比例。5年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40歲以下青年人才擔任項目(課題)負責人和骨干的比例達到20%以上。
打開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通道
直面青年科技人才激勵存在的短板,《意見》明確“創造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的成長環境”,并提到加大博士后基金、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對青年科技人員的支持力度;開展基礎研究人才專項試點,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突出成績且具有明顯創新潛力的青年科技人才。
國家科技評估中心研究員范云濤解釋說,這意味著,單位可以統籌基本科研業務費用向新入職的青年科研人員傾斜,以及通過爭取承擔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以及參加基礎研究人才專項試點等途徑來實現。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等進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我所在團隊新入職的青年科研人員能從各種渠道獲得項目資助,解決了科研起步難的問題。”曾入選中國科協第三屆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的司喬瑞深有感觸地說,近年來,江蘇大學圍繞青年人才成長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政策,從研究生招收指標、科研啟動經費等都給予一定支持。
如何讓更多優秀的青年科研人員有機會脫穎而出?在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劉萱看來,要調動科研機構、高校院所培養和激勵青年人才的主動性,從科研資源的源頭增加供給,給予他們更多發展機會和成長通道,提供更加充足的經費和資源,鼓勵其真正在一線科研工作中唱主角、挑大梁。
“要形成一個有機協同、上下一體的社會激勵系統,針對各個環節精準有力地激勵,才能全方位挖掘科技創新潛力。”劉萱還指出,激勵和約束并重,才能構建起健康優良的科技創新生態。
激勵再深入還需直擊痛點
作為參與起草文件的專家,范云濤坦承,調研中有單位提出青年科研人員晉升難度高、生活壓力大、獲得感不強,招不到、留不住年輕人。很多單位還反映,新入職的青年科研人員科研“第一桶金”對于科研歷程非常重要。
“《意見》專門強調了對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勵,并直擊痛點,提出對新入職青年科技人員給予一定起步科研經費支持。”劉萱表示,近年來,我國青年科研人員“起步難”問題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國家加大支持力度和強度,各地也予以資金扶持和獎勵。
“但也必須承認,青年科研人員的激勵機制還未解決突出矛盾,依然存在亟待解決的棘手問題。”劉萱將矛盾歸結為四個方面:龐大的青年科研人員基數與有限的可獲得科研資源之間的矛盾,完成個人晉升的各類評價考核要求與長期性、戰略性科研工作之間的矛盾,物質需求與精神追求之間的矛盾,以及激勵機制社會化程度低、主體單一和激勵總體需求增大的矛盾。她希望通過《意見》的深入貫徹落實,逐步解決這些矛盾,加快形成一個更有利于青年科研人員成長成才的創新生態。(記者 劉 垠)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