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花饃飄香年味濃 醒獅兔子鬧新春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春節臨近,蒸饅頭、做面食是很多地方的習俗。富有地方特色的泰山花饃又稱面花、花餑餑等,是民間面塑藝術的代表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過去每逢過年等重大節慶,農村都有蒸花饃的習俗。花饃除作食用之外,還增添了濃濃的年味兒,蘊含了祈福運、求平安等吉祥寓意,做花饃也成為泰安一項特色民俗。

一朵朵顏色鮮艷的花、一個個憨態可掬的小兔子、一排排黃澄澄的葫蘆,還有配著綠葉的壽桃、福袋……進入臘月后,新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泰山花饃進入了一年中的銷售旺季。制作間內,面點師傅正在流水作業,加班加點地制作棗饃。在他們的巧手下,經過搟、剪、搓、壓、印等一系列工序,一個個惟妙惟肖的花饃栩栩如生,讓人愛不釋手。
農家女花饃傳承人王舉東介紹,泰山花饃全部是由手工制作而成,制作周期比較長。
為了保留花饃小時候的老味道,在把這項傳統技藝傳承下來的同時,王舉東對花饃制作工藝進行了改良和創新:整個制作過程分發面、戧面、制作、生胚、裝飾、醒發、蒸制等9道工序,采用揉、搓、捏、壓4種專業手法,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其中最為關鍵的發酵環節選用的是老面發酵,三次醒發。
隨著市場認可度的增加,近幾年,每到年底泰山花饃都供不應求。“進入臘月二十開始,我們就已經不再接新的訂單,目前出售的產品多以農歷新年生肖‘醒獅兔’禮盒和棗饃為主,也有一些小型的花饃,產品款式達到近十種,都寄托了大家對新年的美好愿望。”王舉東說。
據悉,新泰市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77項,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3項,省級非遺項目11項,泰安市級非遺項目71項,新泰縣級非遺項目277項。新泰市將在整個春節期間,組織全市80余個非遺項目,在全市20個鄉鎮街道陸續開展趕文化大集、非遺村晚、非遺展示展演100余場次,推動文旅產品消費和農旅文化發展,為鄉村文化振興描繪一幅特色“畫卷”。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楊文潔 陳陽 審核 陳茂榮】
?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