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照片背后的故事|屬于2022年的獨家記憶
我在現場,記錄瞬間,成為歷史。
從2019年開始,我們開設了“我在現場”欄目,以新華社記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貴采訪經歷為內容,講述他們在重大新聞事件現場的所見、所聞、所想。
2022年,他們踐行“四力”,從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賽場到神舟飛船發射和回收的現場;從鄉村振興大潮中的山村農戶到登頂珠峰的普通牧民;從守邊護邊數十年的母子到瀘定地震中的“汶川哥哥”;從珍貴文物的考古挖掘現場到“一帶一路”項目的建設工地……
他們凝固新聞的瞬間,記錄歷史。
從2023年1月1日起,“我在現場”欄目陸續播發多位新華社攝影記者在2022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們的作品和講述,能帶給您希望與力量。
2022年,從北京冬奧會到俄烏沖突再到世界杯,從居家到解封再到“陽過”“陽康”,世界局勢與個人生活在這一年都充滿了不確定性,身處其中,我渴望去發現和記錄那些在集體記憶里涌動的波瀾——屬于2022年的獨家記憶。
標記
故事要從祖國的心臟——天安門廣場講起。在我心中,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比時鐘更能標記一天的真正開始。我喜歡在護旗手甩出國旗時的瞬間按下快門的感覺,太陽躍出地平線,整個國家和人民一同邁入新的一天。
↑2022年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國旗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
這一年,天安門廣場中央的節慶花壇有些特別。大寒時節,38.6米高的“精彩冬奧”巨型中國結矗立在大雪中。人們在雪中玩耍、拍照,如此浪漫的場景在廣場上不多見。雪花+中國結,這也是冬奧會開幕式上雪花引導牌的設計靈感。
↑北京天安門廣場“精彩冬奧”主題花壇(2022年1月20日攝)。
9月底,18米高、北面寫著“喜迎二十大”的“祝福祖國”巨型花果籃亮相。因為工作的便利,我有幸比普通人多了一個欣賞它的視角:從高處俯瞰,花果籃與廣場及周邊的建筑相輝映,似乎在給一首雄壯的交響樂注入喜慶、圓滿的韻律。
↑夜間亮燈后的“祝福祖國”巨型花果籃(2022年9月25日攝)。
↑人們在位于北京王府井的北京2022官方特許商品旗艦店門外閱讀冰墩墩毛絨玩具的預售通知。北京冬奧會期間,市場上出現“一墩難求”的盛況(2022年2月12日攝)。
↑亮燈的海陀塔(2022年1月26日攝)。
答案
不得不承認,2022年不溫柔。現實總是給我們拋來不得不回答的問題:我和他人是什么關系?我和世界是什么關系?我和歷史、未來是什么關系?
哲學的問題,或可在日常中尋找答案。
12月,通過社區群求助得到眾多“好鄰居”的快速回應;剛剛“由陽轉陰”便回到一線繼續為居家人員服務;星夜兼程奔赴北京迅速投入快遞包裹派送工作……一幕幕感人的場景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上演,這座城市里的人們以點點滴滴的暖心行動,共同匯聚起渡過難關的強大力量。
受疫情影響,北京快遞業一度出現運力短缺、貨物大量積壓的問題,有關部門和企業紛紛調派京外力量赴京支援。一時間,很多高鐵、飛機上都出現了快遞員的身影,他們從八方集結赴京支援。有的南方快遞員抵達后才知道,自己最厚的衣服也抵不過北京零下10攝氏度的嚴寒。
↑從西安支援北京的快遞小哥齊帥龍在夜色中騎行(2022年12月15日攝)。
↑在北京市大興區新源時代小區,從西安赴京支援的快遞小哥王選軍(前)、齊帥龍(后左)按照樓號分貨(2022年12月15日攝)。
抗疫三年,每個緊急時刻,大多數人并不能靠一己之力平息隱隱的無措感,他人的幫助與集體的力量,是可以確定的慰藉來源。
是的,抓住并珍惜那些確定的東西,一個人可以繼續他的生活,一個國家可以繼續她的征程。
這一年的北京,在全球化受到挑戰的當下,這座國際交往中心城市迎來了服貿會的第十年,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第十二年,環球度假區開園的第二年……
↑2022年8月12日,“天壇獎”國際評委會成員李雪健(中)、郭帆(左一)、柯文思(左二)、秦海璐(右二)、吳京亮相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紅毯儀式(2022年8月12日攝)。
↑演員在北京環球度假區開園一周年慶祝活動中表演(2022年9月20日攝)。
這一年的北京,人們沿著南北延伸的中軸線漫步,領略那些滄桑的古建、涌現的新地標以及熟悉的煙火氣。在嬗變的年代間,延續不絕的文明給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最踏實的歸屬感。
↑觀眾在北京中軸線北端的鼓樓觀看“時間的故事”展覽中的光影秀。2019年11月,北京啟動鼓樓保護展示工程,經過騰退修繕,這里恢復了券洞歷史風貌,成為向公眾開放、展示鐘鼓樓歷史文化的文化空間(2022年8月28日攝)。
↑人們在北京景山上觀賞中軸線景觀(2022年9月18日攝)。
2022年的答案,蘊藏在穿越地域、時間、身份、年齡等界線的故事里。
步履
這一年,我也報道了一些普通人的平凡故事。在他們面前,我時常懷疑自己對2022年的“應激反應”是不是過度了。
在京郊的大山中,有一對好兄弟常年居住在防火瞭望塔里,看護著周圍1.3萬余畝范圍內的國家級重點公益林。隔絕外界的紛擾,兩人的時間簡單得帶上了詩意。
↑外出巡查十三陵林場的護林員宋寶(前)與留在瞭望塔值守的宋臣告別(2022年3月19日攝)。
↑十三陵林場的護林員宋寶在巡查途中(2022年3月19日攝)。
宋臣和宋寶是同村從小到大的朋友,現在成了看護林區的搭檔。工作在山上,蔬菜、糧食等生活物資需要由兩人輪流騎電動車下山采購。工作之余,電視和手機是兩位護林員排解寂寞的主要方式。由于地處風景區,遇到偶爾造訪的游客他們也樂得聊上幾句。
這一年,修繕箭扣長城的工匠們完成了一場探索性的考古發掘。數月來,他們在山脊上攀爬坍圮的古長城,關愛那無人問津的一磚一石。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是工人在箭扣長城研究性修繕段(141至145號敵臺)的一處工地開始進行考古發掘;下圖是工人在進行部分發掘工作后,清理地面并收集了一些相對完整的老磚用于后續修繕(2022年8月17日攝)。
這一年,在北京動物園里,飼養員們絞盡腦汁地教雌性黑猩猩“楠楠”如何自主哺乳。他們嘗試了引誘、模仿、甚至拿著毛絨玩具扮演等各種方法。
↑北京動物園猩猩館飼養員王爭給一只黑猩猩喂食冰塊解暑,看到猩猩“享受”的樣子王爭也露出笑容(2022年7月14日攝)。
↑北京動物園猩猩館飼養員給黑猩猩“楠楠”打磨指甲(2022年7月14日攝)。
王爭是猩猩館的負責人,與猩猩們朝夕相處了17年。在這里,飼養員每天早晨八點到崗后會先巡視獸舍,看看猩猩們前一晚休息得好不好,是否都安全地呆在各自“家”中;然后便給它們做飯,準備蘋果、香蕉、西瓜、青菜、雞蛋、牛奶、牛肉等;做好飯后,還要在猩猩們的戶外運動場檢查“電草”與各類柵欄門鎖是否正常……
不論山呼海嘯,總有人步履不停,每次采訪這樣的人,于我都是心靈的治愈。上一刻,我們可能幸福地流淚,下一刻,我們可能悲哀地哭泣,但,路,總是不斷地往前延伸;河,總是不停地,向前穿行。
多年后,請再回味2022年。
掃描下圖中的二維碼,觀看陳鐘昊2022年的其他報道↓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