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國際 > 正文
  • 2022:歐洲在時代轉折中苦尋出路

      【年終特稿】

      烏克蘭危機是歐洲2022年的關鍵詞、主旋律,這一危機打斷了歐洲的正常發(fā)展進程,也重挫其地緣政治雄心,面對這一“時代轉折”性大事變,歐洲陷入重重困境,只有柳暗,難見花明。

      1.經濟困境前所未有

      2022年本應是歐洲走出新冠疫情、迎來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一年,但烏克蘭危機改變了一切。歐盟對俄羅斯實施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制裁,俄則實施反制,導致歐洲能源和食品價格持續(xù)飆升,通脹率居高不下,民眾面臨日益嚴重的生活成本危機,經濟發(fā)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到2023年極可能陷入衰退。

      第一,制造業(yè)開始萎縮。歐洲特別是德國幾十年來與俄羅斯形成了特殊的能源伙伴關系,俄氣是歐洲特別是德國工業(yè)“競爭力的基礎”。完全排斥俄羅斯天然氣,這對歐盟和歐洲國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結構性的變化。大量能源密集型企業(yè)永久性減產或倒閉,雪上加霜的是,美國能源價格低廉,只有歐洲的五分之一,而且由于資金相較歐盟更為充沛,能夠提供更多的補貼,“通脹削減法案”補貼規(guī)模達3690億美元,這是歐盟即便有心也無法企及的巨額資金,這對歐盟制造業(yè)形成強大的虹吸效應。2022年10月,歐元區(qū)制造業(yè)已經大幅下滑2%,未來情況可能更為嚴峻。

      第二,歐元區(qū)進入逆差時代。2022年前三季度,歐元區(qū)貿易逆差為2666億歐元,而2021年前三季度則是順差1292億歐元。2022年極可能是一個時代的開啟,也就是說歐元區(qū)極可能面臨長期貿易逆差的新局面。原因一是能源進口價格居高不下,二是失去俄羅斯市場導致出口減少,三是因制造業(yè)競爭力下降出口減少,四是歐元貶值導致購買力下降。對于歐元這樣一個沒有中央政府支持的貨幣來說,貿易逆差意味著需要更多外部資金,也意味著更大的金融風險。

      第三,德國經濟下行的溢出效應。德國受烏克蘭危機的短期及長期影響均十分突出,其經濟已經開始失速,預計2023年將出現較大程度萎縮。德國經濟出現問題,一是會影響到周邊國家如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國,這些國家已經深度融入德國產業(yè)鏈,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二是會影響歐元區(qū)穩(wěn)定,德國如果意大利化(經濟停滯、債務攀升、政治不穩(wěn)),也就意味著歐元區(qū)的終結。

      第四,債務負擔更為沉重。在烏克蘭危機爆發(fā)之前,歐洲國家債務占GDP比例已經有明顯上升。烏克蘭危機爆發(fā)后,能源和食品價格飆升,歐洲國家出臺了大規(guī)模的對民眾和企業(yè)的補貼措施,僅德國一國就花費了近5000億歐元;德國等國還宣布將大幅增加軍費,這些措施所需資金大部分來自不可持續(xù)的債務。對意大利、西班牙、希臘和法國等重債國來說,其能源補貼資金相當于新增3~6個百分點的債務。

      烏克蘭危機進一步加劇了歐盟的經濟困境,進一步壓縮了歐盟的政策選擇空間。其一,能源價格上漲理論上應推動歐盟加速經濟向數字化和綠化轉型,但反而導致倒退,如德國等國開始重新啟用煤電,花費巨額資金修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從而固化對液化天然氣的依賴等;其二,經濟下行將降低歐盟對數字和綠色技術及其運用的投入,而這反過來又會拉低歐盟經濟競爭力,形成惡性循環(huán)。其三,開放是歐洲經濟的生命線,但經濟下行刺激歐盟進一步走向保護主義,向內收縮,反而不利于經濟發(fā)展。

      2.戰(zhàn)略自主更加遙遠

      在安全與防務領域,歐洲對美國的依賴更大。自2015年以來,美國在歐洲的駐軍人數首次超過十萬人。中東歐國家特別是波蘭、波羅的海國家,對美國和北約更為倚重,要求美國在本國建立永久軍事基地并增加駐軍。北歐的中立國芬蘭和瑞典向北約提出了加入申請。芬蘭總理馬琳公開聲稱,歐洲離不開美國。曾稱北約“腦死亡”的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也不得不承認,俄烏沖突讓北約復活。

      歐洲國家紛紛宣示將增加軍費,德國設立了1000億歐元的軍事現代化基金,主要用于購買武器裝備,還準備將每年軍費占GDP比例提升至2%的水平,波蘭準備提升到5%的水平,法國準備每年增加軍費7.4%等等。歐洲國家增加的軍費,大部分將流向美國而不是歐洲國家。德國1000億歐元的軍事現代化基金,首批支出是花費100億歐元采購35架美國F-35戰(zhàn)斗機。歐盟的多數成員國,仍將采購美國武器作為對美忠誠度的體現。這種趨勢將進一步強化美國的軍工業(yè),美國軍工業(yè)將進一步壟斷歐洲市場,未來更可以借助歐洲國家資金擴大生產規(guī)模、提升研發(fā)水平,相對于歐洲軍工業(yè)將擁有更大的競爭優(yōu)勢,這是一個歐盟難以改變的惡性循環(huán)。

      在經濟領域,俄烏沖突對歐洲經濟的損害遠遠超過對美國經濟的損害,加速改變歐美經濟實力對比,歐盟對美國的依賴增大,像安全與防務領域一樣,美歐在經濟上也變成一種不平等的關系。也就是說,歐盟在經濟領域曾長期保有的較大的戰(zhàn)略自主能力,在未來可能會逐漸降低。

      一是在能源上自主性的下降。烏克蘭危機爆發(fā)后,歐盟加速擺脫對俄能源依賴,轉而大量采購液化天然氣,其中的大部分是美國液化氣。二是在市場選擇上自主性的下降。歐盟已經基本失去俄羅斯市場,近來出于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上的原因,對中歐貿易和投資關系設置了更多的障礙,謀求降低所謂對華“依賴”。與此同時,歐盟更為倚重美國市場。三是在金融領域自主性的下降。由于歐盟經濟發(fā)展受阻、逆差擴大,歐元相對于美元將更為弱勢,對美元的制衡作用也將趨于下降。

      歐盟內部力量格局的變化也不利于戰(zhàn)略自主建設。歐盟內的中東歐和北歐成員國傳統(tǒng)上更為親美,熱情擁抱北約,對歐盟戰(zhàn)略自主持懷疑甚至反對態(tài)度,擔心觸怒美國。由于地理上臨近以及歷史上的恩怨情仇,這些國家對俄羅斯更為敵視,是歐盟內的對俄強硬派,從目前來看,中東歐及北歐國家在歐盟內的聲音明顯增大,其政策主張,如親美遏俄正成為歐盟內的主流。法德由于在對俄政策上“犯了錯”,“道德合法性”下降,受到指責和批評,在歐盟內影響力相對下降。

      當然,值得指出的是,當前歐盟內力量格局變化更多是指影響力的變化,并不意味著實際綜合國力的變化,法德兩國綜合實力仍遠超中東歐國家及北歐國家。但中東歐及北歐國家擁有數量上的優(yōu)勢,而且其對俄及對歐洲戰(zhàn)略自主的立場進一步固化,對法德兩國的疑慮也更深,從這方面來說,法德推動的戰(zhàn)略自主努力也將更難得到中東歐、北歐及歐盟整體的支持。

      3.法德軸心作用可能生變

      從積極方面來說,烏克蘭危機給歐洲一體化帶來新動能,一是共同體意識增強。歐盟對俄羅斯連續(xù)出臺了八輪制裁措施,包括經濟制裁和外交制裁,維護了團結一致對外的局面。二是地緣政治意識增強。歐盟首次在共同安全與防務政策框架下向交戰(zhàn)一方即烏克蘭輸送攻擊性武器。三是共同行動的緊迫性上升。

      俄烏沖突疊加世紀疫情的影響,歐盟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能源轉型、供應鏈安全、生活成本危機、非法移民、極右翼勢力上升、戰(zhàn)爭的風險、國際地位邊緣化的風險等,任何一個成員國都很難單獨應對,各國都認為更有必要在歐盟層面統(tǒng)一行動,比如聯合采購天然氣、聯合采購軍備、形成共同的產業(yè)政策以及共同的難民政策等。

      但烏克蘭危機在給歐洲一體化帶來新動能的同時,也強化了歐盟內部業(yè)已存在的阻礙一體化發(fā)展的負面因素。

      一是內部矛盾愈益突出。在南北矛盾方面,相對北方國家,南歐國家是債務危機、難民危機以及新冠疫情的更大受害者。烏克蘭危機爆發(fā)帶來的能源價格飆升再次沉重打擊了南歐國家特別是意大利。由于南歐國家財政普遍捉襟見肘,無力拿出更多資金用于應對生活成本危機。而富裕的北方國家則可以花更多的資金來保護本國民眾和企業(yè)。這將進一步加大德國等國與南歐國家經濟的分化程度,自然也招致這些國家的怨恨。法國、意大利等國提出歐盟應該像疫情期間設立恢復基金一樣,再次以共同發(fā)債的形式應對俄烏沖突的經濟后果,但遭到德國、荷蘭等國斷然拒絕。在東西矛盾方面,歐盟內東、西部國家在對俄短期政策上雖達成了一致,但長期戰(zhàn)略性目標存在較大差異。在價值觀問題上,歐盟以波蘭、匈牙利等國違反價值觀為由,拒絕發(fā)放歐盟資金,加大了兩國對西歐大國及歐盟機構的怨恨情緒。

      二是領導力的缺失。歐洲一體化主要靠大國推動,法德作為最大的兩個國家,傳統(tǒng)上扮演了歐洲一體化的領導者角色,但烏克蘭危機削弱了這一角色。兩國道德權威和影響力下降,特別是對中東歐及北歐國家而言。既然兩國過去的對俄政策是“錯誤的”,那么其任何有關歐盟政策的建議都可能引發(fā)中東歐及北歐國家本能的猜疑甚至反對。法德軸心作用可能生變。烏克蘭危機爆發(fā)以來,法德兩國在能源管道建設、能源補貼以及軍事合作等領域分歧巨大,法德兩國推遲了本應于11月召開的內閣聯席會議,這對兩國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三是民粹主義的掣肘。俄烏沖突給歐盟帶來的經濟變化及生活成本危機將遠甚于主權債務危機和難民危機的影響,經濟問題必然會向社會和政治領域傳導,2022年下半年以來,歐洲各種抗議示威此起彼伏,而且規(guī)模在擴大,破壞性在上升,而歐洲政治家對此無能為力。歐盟內部極端主義、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等乘機崛起,聲勢日趨高漲。烏克蘭危機爆發(fā)以來歐盟國家的選舉已經顯現了這一發(fā)展趨勢。2022年5月的法國總統(tǒng)選舉,極右翼的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得票率創(chuàng)新高;6月議會選舉,極右和極左政黨所獲議席大幅上升,執(zhí)政黨被迫組成少數政府。9月瑞典議會大選,極右翼的民主黨成為議會第二大黨,并參與執(zhí)政。9月26日的意大利選舉,產生了意大利歷史上最右的一屆政府,新任總理梅洛尼是有法西斯主義淵源的極右翼政黨意大利兄弟黨領導人。政治的極化、碎片化將加大歐盟成員國之間協(xié)調和妥協(xié)的難度,阻礙一體化的深化發(fā)展。

      綜上,在歐盟表面團結的背后,利益進一步分化,裂痕進一步擴大,凝聚力實際上不升反降,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想象一體化會有大的突破性進展。

      歐盟誕生于冷戰(zhàn)時期,其發(fā)展壯大促進了世界的多極化,也起到了平衡美國霸權的作用,烏克蘭危機不僅打亂了其正常發(fā)展進程,也可能扼殺其成為世界一極的地緣政治夢想,這不利于世界的多極化、不利于遏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當然,這一切并非必然,如果歐盟能對俄烏沖突的教訓進行正確的反思,能夠團結一致,能以更為開放和包容的態(tài)度看世界,那歐盟可能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作者:張健,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助理、歐洲所所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