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廁所改出“新生活”,我市完成對58萬余戶農廁的全面摸排
“你看,現在多干凈,用水一沖,一點異味都沒有,改造后的廁所墻壁上都貼上了瓷磚,整個廁所明亮又干凈,我們農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冬天不冷,夏天不臭,孩子們回老家再也不愁上廁所了。”昔日蚊蟲飛舞、污水橫流的舊農廁如今大變樣,家住泰山區邱家店鎮埠陽莊村的村民嚴文芝喜笑顏開。
黨的二十大提到“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農村生活環境和居住質量的提高,農廁改造是重要環節。近年來,市住建局聚焦鄉村振興,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智慧化、綠色化、均衡化、雙向化“四化”發展,堅持將農村改廁后續管護長效機制當作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不斷提升農村改廁管護水平,助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據了解,今年全市約1.2萬余名干部群眾參與改廁“回頭看”工作,對全市58萬余戶農村廁所進行了全面摸排,實現“回頭看”不漏一村、不漏一戶、不漏一項,打通了廁所革命“最后一公里”,推動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
對于嚴文芝來說,以前農村旱廁“冬天地上污水結冰,夏天到處蚊蠅亂飛”,上廁所只能“將就用”。而如今通過改造,空間封閉性好,馬桶、洗手池一應俱全,干凈整潔的現代廁所成了一種新“講究”。記者了解到,在農廁改造過程中,為實現改造流程可追溯,我市引入數字技術賦能,對廁所管控App進行全面升級,今年7月份正式運行。該App橫向增加了“改廁戶身份信息比對場景”,縱向延伸“問題整改復核模塊”,同時增加了“現場定位錄入功能”。在改廁臺賬信息導入后,系統可自動比對改廁戶身份信息,實現農戶廁所數字化建設、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管控,提升廁所管護常態手段與信息手段不斷融合。
“該系統可實現邊錄入邊發現新問題,邊錄入邊整改的工作流程。”市住建局村鎮建設科相關負責人說,為保障農廁改造實地核查與智能查驗的匹配度、真實性和準確性,改造工程采用現場定位錄入改造情況,需要即時上傳廁外、廁屋、廁具、戶主手持身份證四張現場照片,實時記錄改造情況。錄入完成后,由村、鎮、縣三級負責審核,確保各級系統管理人員可通過該系統任意查看某一戶的改廁情況,有效促進實地核查與軟件查驗雙結合,使問題排查整改更直觀精準。
廁所壞了怎么修?建好廁所是一方面,后期管護更是關鍵。“通過掃描二維碼報修報抽,預約上門服務,家里收集池滿了也能聯系村里來清理,十分方便。”肥城市孫伯鎮東程村村民王先生說。針對農廁改造后的管護問題,我市積極推廣管護“四化一重”的新路徑,即通過網格化覆蓋、資源化利用、規范化管理、智能化運營、重維護管理的方式,推動農廁建設、管護、升級相互銜接。以往農村改廁,“糞液抽取不及時、廁具損壞無處修”等問題比較明顯,我市各縣市區農廁改造系統平臺新增后續管護智能化服務功能,全面做好農廁維護統計。管理人員可以實時監控中轉站、運輸車輛情況,及時預警,防止二次發酵池溢滿污染環境。
“我們可通過系統管控工單辦理情況,對未及時處理工單進行催辦和轉辦,實現農戶廁具壞了有人修、糞液滿了上門抽、抽走之后有效用,確保改廁后續管護落到實處。”肥城市住建局工作人員說。
農廁改造折射出的是農村居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民生短板的不斷補齊,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的逐步深化。泰安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系統學習其它地市先進經驗和做法,分析總結我市改廁工作優勢和不足,健全完善農村改廁規范升級和后續管護長效機制,規范提升改廁質量水平,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秦浩通訊員: 姜敏 仲召國審核 陳茂榮 】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