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推動中澳關系繼續破冰前行
新華社悉尼12月23日電題:推動中澳關系繼續破冰前行
新華社記者郝亞琳
中國和澳大利亞建交50周年之際,澳外長黃英賢訪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北京同黃英賢舉行第六輪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這是中澳雙方落實兩國領導人巴厘島會晤共識的重要步驟,展現了雙方對維護、改善和發展中澳關系的積極態度。兩國和國際社會期待雙方能以此為契機,繼續推動中澳關系破冰前行。
黃英賢此訪是2018年底以來澳外長首次訪華,輿論非常關注。過去幾年,中澳關系遭遇困難和挫折,原因是澳聯盟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錯誤對華政策,加之澳個別政客伙同媒體、智庫熱衷于炒作反華議題,毒化雙邊關系氛圍,嚴重損害兩國互信,給兩國正常交往合作帶來很大干擾。因此,兩國關系當前的回暖勢頭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回顧中澳關系半個世紀以來的發展歷程,一個健康穩定的雙邊關系給雙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中澳之間沒有根本利害沖突,兩國人民素有友好傳統,經濟結構高度互補,雙邊關系曾長期走在中國同發達國家關系的前列。中澳關系保持健康穩定發展,不僅有利于兩國,也有利于亞太地區乃至整個世界。澳工黨政府今年5月就職以來,就中澳關系發出了積極信號。澳各界也支持工黨政府改善對華關系。中方對此作出了積極回應。
當前,中澳關系正回歸向好勢頭,需要倍加珍惜。對此,中方提出“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互利共贏”三點主張。中澳要尊重彼此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中澳存在一些差異和分歧是正常的,但不能讓分歧影響雙邊關系大局。中澳應該合作、能夠合作的領域很多,完全可以實現互利共贏,更好造福兩國人民。
應當看到,中澳關系的回暖轉圜仍道阻且長。近來,澳方一些人在臺灣問題上的小動作,澳方借口安全防務問題采取的一些舉動,都表明中澳關系仍面臨不小的挑戰和外部力量的干擾,還需要雙方繼續相向而行,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有關方面應該摒棄冷戰思維,停止意識形態陣營對抗,不搞針對其他國家的“小圈子”。
半個多世紀前,時任澳大利亞總理惠特拉姆訪華并推動兩國建交的舉動在當時無疑是大膽的,也被認為是澳實行更加獨立的外交政策的一個體現。事實證明,這樣的戰略眼光和政治決斷力給澳大利亞打開了新的機遇大門。當前國際形勢充滿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對華關系穩定向好符合澳方根本利益。正如西悉尼大學惠特拉姆學院的一篇紀念文章所說,“惠特拉姆具有戰略性、尊重、明智和獨立的外交方式為澳大利亞在世界上建立了新的地位。50年過去了,我們在如何應對今天的外交政策挑戰時也可以借鑒這種方式”。
對建交50周年最好的紀念,就是要回歸初心、校準航向、重整行裝再出發,推動中澳雙邊關系進一步改善并可持續地向前發展。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