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產業鏈上新面孔 他們為傳統農業注入新活力
央視網消息: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超過4600家,全國返鄉入鄉創業人數累計達到1220萬人,一批根植農村、服務農業的鄉村產業主體發展壯大,新模式、新業態也在不斷涌現。
今天(12月23日)我們就來聚焦農業產業鏈上的新面孔,看看新農人們如何利用先進科技和理念,給農業生產帶來新的變化和發展。
先來關注第一張面孔,來自安徽阜陽的“90后”新農人林璨。他把數字技術帶到了田地,給農田裝上了 “智慧大腦”。
在位于安徽阜南縣苗集鎮的中化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農藝師林璨正通過智慧平臺查看全縣60萬畝小麥的長勢。依靠大數據分析,林璨發現了種植大戶張雙柱的1000多畝小麥生長出現了問題。
中化現代農業阜南技術服務中心技術主管 林璨:今年的積溫比往年同期高了277.3度,然后前期因為你們的用種量比較大,加上今年的積溫比較高,所以導致了這個小麥旺長,像這種類型的小麥后期可能會有一個倒伏的風險。
自家小麥長勢喜人,卻可能出現倒伏,種植大戶張雙柱不太相信。林璨拿出兩年來積溫、積雨、土壤溫度及濕度等方面的數據,仔細分析后,讓張雙柱一下子信服了。
畢業于海南大學植物保護專業的林璨,一直在沿海發達地區從事經濟作物的數字化應用。2019年,一次偶然回鄉,林璨看到父輩種田依然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心里十分著急,希望能利用自己的所學幫助村里的農戶改變以往的傳統耕作模式。之后,林璨走出了舒適的辦公室,走向風吹日曬的田間地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加入到他們的行列。眼下,林璨和8名同事管理著阜南縣60萬畝的小麥,成百上千的農戶成了數字化的受益者。分鐘級降水預報、災害天氣預警、病蟲害預警、自動化遙感分析服務,一個個先進的可視化技術,在林璨和同事們的努力下逐漸服務于糧食生產。
現在,林璨和他的數字化技術很吃香,他們也有了更高大上的稱號——“數字化技術員”。
中化現代農業阜南技術服務中心技術主管 林璨:我相信我們國家會通過更加現代化和數字化的技術,讓我們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為傳統農業注入新活力】愛發明 從農機維修工坊到專業制造廠家
實現農業現代化離不開數字化青年人才,更離不開現代農業設施裝備。在革命老區河南確山,一對農民父子深耕農業機械的國產配套,因地制宜研發了多種花生收種機械,不僅實現了兩代人的農機夢,更是讓一項項國家專利飛出了偏遠的農家小院。
一大早,在河南確山縣瓦崗鎮的這家農業機械公司,一輛裝載了18臺花生精量播種機的貨車正整裝待發。
今年44歲的盧勝強是這家機械生產公司的負責人,他所在的確山縣瓦崗鎮地處淺山丘陵,前些年,當地農戶種植花生全靠人力點播,費時又費力。盧勝強的父親盧來生憑借著對農機的鉆研熱愛和多年的經驗,一次次試驗和改進,最終研發出一款花生點播機,大大緩解了鄉親們全靠人力的辛勞。
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確豐農業機械有限公司技術工程師 盧來生:我做得比較成功的就是很受老百姓的喜歡,種的苗子出得特別好。一年一年的改進,因為這個東西都是我研發出來的,我一直感覺有點兒毛病還改,有點兒毛病還改。
功夫不負有心人,盧來生研制的花生點播機獲得了群眾的認可,在十里八鄉慢慢形成了口碑。
2015年,盧勝強從父親手里接管了公司,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不斷研究花生機械的使用性能,通過自主研發,生產的花生起壟精播機、花生起壟覆膜機、花生旋耕起壟精播機等十多款高產種植機型的核心部件已經獲得了國家12項實用新型專利。產品更是暢銷山東、河北、遼寧等全國各大花生種植區。
如今,在盧勝強的企業車間里,焊接機器手臂高速運轉,馬達轟響,火花四濺,工人們正熱火朝天的生產作業,焊接、鉚釘、安裝,現場忙碌有序。
憑著一股韌勁,父子倆從農機修理小作坊一步步起家,如今已成為年生產3000多臺花生機械的專業生產廠家。盡管企業越做越大,但熱愛農機的盧勝強卻依然沒有停下創新精進的步伐。
河南省確山縣確豐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 盧勝強:這是今年推出的一種新型翻果式花生挖掘機,已經申報國家專利,這款機械在收獲時可以使花生果實朝上,更方便晾曬,不容易霉變,縮短花生收獲周期,深受廣大農民用戶的歡迎。
【為傳統農業注入新活力】新銷售 “丑”檸檬成致富“黃金果”
發展鄉村產業,關鍵是要改變經營理念。我們要認識的第三張面孔是來自四川宜賓大山深處的吳開強,他回鄉創業種植“丑”檸檬,并通過發展“認養農業”這一新業態,帶動當地1000多戶農戶增收致富。
走進宜賓高縣沙河鎮上古村的“悠然檸檬”基地,滿山遍野的檸檬樹掛滿了黃澄澄的果子。檸檬基地的負責人吳開強一大早便帶領著當地村民穿梭在果林中,為全國各地的客戶采摘下最新鮮的檸檬。
四川宜賓高縣“悠然檸檬”品牌創始人 吳開強:現在我們每天從基地采摘了就發出去,這樣的檸檬我們要發往全國將近400多個城市,今年收成比較好,大概有300多萬斤檸檬,一年的產值在1500萬元左右。
年產值1500萬元,這在5年前是吳開強想都不敢想的事。上古村位于高縣沙河鎮的大山深處,雖然一直有種植檸檬的傳統,但并沒有銷路。2016年,在外打工的吳開強回到家鄉,看到檸檬爛在地里,心里很不是滋味。
就這樣,2017年,吳開強帶著自己在外打拼十年的積蓄回到了家鄉成立了公司,帶領當地村民全心全力發展檸檬產業。但是,當時很多人并不看好他。
不過,吳開強的創業之路卻并不順暢,2018年檸檬豐產,但銷量并不理想。倍受打擊的吳開強選擇另辟蹊徑,制定出了“299元認養一顆檸檬樹 10年免費吃檸檬”的創新性銷售模式。同時,他意識到,還要深度挖掘產品優勢,與同類型產品形成差異化競爭。但“悠然檸檬”的優勢又是什么呢?
四川宜賓高縣“悠然檸檬”品牌創始人 吳開強:我們不打除草劑,完全是人工除草,一鋤一鋤把草除掉,堅持做生態檸檬。悠然檸檬為什么長的這么丑?是因為我們用最原始的方式來管理我們的檸檬。
最“丑”檸檬一經推廣,效果極好,許多人慕名到吳開強的基地參觀考察,認養檸檬樹,銷售難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在吳開強的示范帶動下,如今,當地檸檬種植規模達到15000畝,帶動了當地1253戶農戶,人均增收4650元,真正把“丑”檸檬變成了該村致富的“黃金果”。
吳開強的檸檬樹已經遍布山頭,上古村也早已摘掉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蛻變成了“省級旅游扶貧示范村”。而對于吳開強來說,他卻又有一個更大的夢想。
四川宜賓高縣“悠然檸檬”品牌創始人 吳開強:我希望兌現我們十年的承諾,讓更多的“檬”友能夠吃到更加健康、有機的、綠色的、原生態的檸檬。
【為傳統農業注入新活力】一滴油 闖出鄉村振興新“稻”路
從剛剛的節目中,我們看到,這樣一群“新農人”,他們不僅懂技術、善經營,更重要的是他們為傳統農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江蘇沭陽,有這樣一位“90后”新農人,他讓稻谷的產業鏈不斷延長,形成了完整的循環式稻米產業鏈,“吃干榨盡”每顆稻谷,效益翻了十幾倍。
江蘇省沭陽縣某糧油公司總經理 李浩:大家好,我是李浩,來自江蘇沭陽,是一名“90后”大學生。現在我在我的老家創業,創辦了一家糧油企業。在別人眼里,我可能是個另類,放著城市的高薪白領不做,回到了家鄉務農。不過,我和我的父輩務農方式可不一樣。下面帶大家來看一下。
江蘇省沭陽縣某糧油公司總經理 李浩:這里就是我們大米加工的車間,這里加工的稻谷有的是我自己種的,也有一部分是收購當地農戶的,都是一些優質的稻谷品種。你可能以為我是賣大米的吧?告訴大家,銷售大米并不是我的主業,我主要做的是“沙里淘金”的事情——加工大米所產生的邊角料米糠,沒有想到吧?
10年前,稻谷的價格還沒有現在這么貴,許多人都認為,稻谷脫殼后的米糠就等于是下腳料,它容易酸敗腐蝕,基本上就是用來喂豬或者丟棄掉。
江蘇省沭陽縣某糧油公司總經理 李浩:這個就是米糠,以前我們當地的老百姓把它用作豬飼料或者丟掉了,挺可惜的,現在它的價格跟大米差不多,煉成油,它的經濟效益就上來了。
七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油脂專家告訴我,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稻米油是一種與橄欖油齊名的健康營養油,稻米油中富含谷維素和維生素E等多種營養成分,而且經濟效益很高,在我國,稻米油的生產和消費還處在起步階段。當時我就想到了我的家鄉沭陽,這里是水稻種植大縣,米糠資源豐富,我覺得這是一個商機。于是我當即決定返鄉創業,想在稻米油這一塊闖出一片天地。
大米車間產生的稻殼,我們把它替代煤炭進行燃燒產出蒸汽,蒸汽通過管道進入米糠油榨油車間,3斤稻殼燃燒產出的蒸汽等于1斤煤產出的蒸汽,很環保。新鮮米糠去雜后進入膨化機,高溫高壓萃取出毛油,毛油再經過物理精煉,產出食用稻米油。
江蘇省沭陽縣某糧油公司總經理 李浩:像我們一條稻米油生產線一天大概可以生產優質稻米油50噸。這個就是稻米油成品,看看,顏色漂亮吧,在我的眼里,它就是黃金。
起初創業的時候,還是遇到了很大的挫折,第一次生產產出的稻米油都不達標,損失了百萬元。當時我就意識到,如果想要把這個產業做起來,必須依靠科技。后來我聯系了國內幾家專業的高校,與他們合作成立了產學研基地,引進先進的生產線、新技術,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點,讓稻米油中的谷維素、植物甾醇的含量在2倍以上,讓稻米油的營養更加豐富。
現在,我們生產的稻米油中谷維素和植物甾醇的含量達到全國最高,稻米油品質遠遠高于國內外同類產品,填補了國內外的空白。目前年產米糠粕超10萬噸,米糠毛油3萬噸,食用稻米油2萬噸,年產值在2個億左右,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也帶動了當地1000余人創業就業。
江蘇省沭陽縣某糧油公司總經理 李浩:從種植到稻米油的加工,我們已經形成了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我還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帶動更多的村民發家致富。希望家鄉的鄉父老親,在這條產業鏈中,可以變成產業工人、技術能手、種植專業戶,也可以是合作社的社長、農場的老板。我們一起努力,實現共同富裕。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