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行動倡議丨聚焦中國可持續發展 “基建狂魔”的智能化轉型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面臨人口老齡化、資源短缺與環境污染等多重挑戰,也擁有諸多機遇。中國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產業正在大力探索創新技術手段,為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力量。CGTN北美記者近距離觀察了“基建狂魔”的智能化轉型。
中交四航局廣連高速公路花從一標項目經理蔣正舜曾參與帶領“一帶一路”倡議在肯尼亞的第一個非洲項目。目前,他是廣連高速公路建設的高級工程師。他說,從廣州到湖南只有一條北上公路,每年春節期間交通都很擁擠。為了緩解交通壓力,蔣正舜帶領團隊修建了一條湖南往北的備用道路。這條路對廣東和湖南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中交四航局廣連高速公路花從一標項目經理 蔣正舜:我們是2019年進行對(公路)前期的初步設計,設計理念就是盡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破壞。我們的項目地處廣州白云機場附近,對周邊環境有嚴格的要求。
中交四航局廣連高速公路花從一標項目經理 蔣正舜:環保公司每個季度都會來現場測量我們的粉塵和大氣氣體水平是否達標。目前,我們的施工都符合標準要求。早期對粉塵沒有相關要求,但現在有了明確的要求。例如,廣州市就如何控制建筑工地的粉塵提出了嚴格的措施。
負責技術和質量管理的廣聯公司副總工程師高何杰表示,已對所有高速公路進行研究并開發數字平臺,所有數據入庫,實現智能系統數字化管理,能夠有效監控道路和車輛。
中交四航局廣連高速公路項目公司副總工程師高何杰:目前,廣連高速公路已經開發了高速公路智能協調系統,這需要道路和車輛與其相匹配的社會經濟數據都要達到相關指標,我們希望能在10年內做到這一點。我們以前叫信息化,現在叫數字化,未來將被稱為智能化。
中交四航局廣連高速公路花從一標項目經理 蔣正舜:現在國家正在提出新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5G網絡正在蓬勃發展。在這一領域,智能化、大數據和可視化將在未來給這一基礎設施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維拉諾瓦大學教授 黛博拉·塞利格森:中國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有大量的投資,除了發達的公交系統,中國還有超過35個城市有地鐵線路。我們看到(中國正在)將這些公交線路改為電動,這將有利于減少城市污染。至少10年來,中國的政策一直鼓勵這樣做,而我們正在見證這一倡議。(央視記者 劉驍騫)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