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平陰:黃河灘邊喜“分紅”
村民們在合作社分紅大會上喜領分紅。(受訪單位供圖)
新華社濟南12月10日電(記者王志)“周玉珍來了吧,快上來領錢啦!”近日,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安城鎮南王店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舉行分紅大會,68歲的村民周玉珍第一個被點到名字。她喜滋滋地走上臺,數著到手的11300元現金,眼角滿是笑意。
周玉珍說:“我們家10口人,一共9.3畝地,今年村里賣玉米的分紅是每人200元,明年的土地流轉費是9300元,加起來跟自己種地賺得差不多。”
黃河灘區遷建是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長期以來,受汛期洪水淹沒威脅等影響,黃河灘區群眾祖祖輩輩與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安居難、娶親難為伴。近年來,隨著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工程完工,60萬灘區群眾圓了期盼多年的“安居夢”。但遷建后多數村民遠離耕地,種地又成了新問題。
南王店村曾是一個無資金、無產業的經濟薄弱村,從灘區搬遷后,村黨支部書記尹貽國就跟村兩委成員商議如何把地種好。2020年7月,他們成立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流轉了村里350畝土地,全村村民都成了合作社股東。
尹貽國說,合作社統一采購良種和肥料,統一機種機收、精準田管和銷售,規模化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既降低種植成本,又提高了糧食畝產。兩年來,合作社每年都舉辦分紅大會,共計發放土地流轉費和分紅80多萬元。
同樣是灘區遷建村的安城鎮北貴平村,此前一直面臨村集體增收難。去年,村兩委干部帶頭、黨員自愿報名,完成了240畝土地流轉,間作種植玉米、大豆等農作物,今年村集體增收30多萬元。
平陰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喬梁說,平陰縣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基礎上,鼓勵無產業種植基礎的村,采取入股、流轉等多種方式,依托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將村民土地集中起來,實行統購、統耕、統管、統收、統銷,實現“抱團”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平陰縣已有41個村實行糧食規模化經營,其中半數以上為灘區遷建村,共流轉土地1.8萬畝,拉動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年經營收入平均增加50多萬元、帶動村集體平均增收5萬余元、群眾戶均增收3000多元,實現灘區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