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景區:守護綠水青山 鋪展美麗生態新畫卷
央廣網泰安12月6日消息(記者李舜)巍峨雄奇的泰山,自然景觀沉渾峻秀,森林覆蓋率達95.8%、植被覆蓋率達到97%,是一座巨大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種質資源庫。近年來,泰山景區堅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泰山生態、保護綠水青山”,有力地維護了生態發展、遺產保護、規劃建設、安全生產、旅游經營等各項秩序,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泰山景區(央廣網發 陳陽攝)
保護生態資源 依法治山管山
泰山山脈被譽為山東的“綠芯”“綠肺”,為保護泰山生態環境,2018年,泰安市獲批地方立法權后的第一部實體性法規——《泰山風景名勝區生態保護條例》頒布實施,泰山生態資源保護逐步納入法治化、規范化軌道,實現了治山管山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近期,泰山景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天燭峰執法大隊在巡查中發現有一外地牌照車輛停放在不尋常位置,通過車內留取的電話號碼與車主聯系時發現,該車主存在違規進入景區嫌疑。執法人員立即調取了管理區與周邊單位沿途監控錄像,最終鎖定有4人乘該車輛在清晨時分到達管理區附近,從隱蔽地段翻越防火隔離設施違規進入景區。執法大隊立即協調管理區相關科所站隊設點查堵。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執法人員成功將當事人帶回大隊立案查處,并從安全管理和行政執法方面組織違規進山人員學習了相關法律知識,觀看案例教育視頻,對當事人進行了嚴肅批評教育。
這是泰山景區堅守遺產資源安全底線,維護景區正常旅游秩序的尋常一幕。“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泰山景區加強生態環境監督“零容忍”管理,守護泰山的一草一木,確保泰山森林資源、生態資源安全。同時,泰山景區不斷加大泰山水資源保護力度,2017年對環山路周邊44戶山泉水售水點全部關停,封填自備井11處,依法查處私采濫售泰山水行政處罰案件19起,并在環山路沿線、進山口和取水點周邊設置公益宣傳牌16塊,營造了“水源保護、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
作為泰山上的瑰寶,泰山石是不可再生資源,保護好、傳承好泰山遺產資源是泰山景區可持續發展的永恒主題和頭等大事。為嚴格保護泰山石資源,早在2000年施行的《泰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條例》中就明確了禁止“開山、采石、挖土、取沙、開礦”等,對破壞山體地貌的行為實施“零容忍”管控;2017年又按照關于堅決取締泰山石交易市場、保護泰山自然生態環境的批示精神,泰山景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強力的措施,集中人力、集中時間、晝夜奮戰,完成清運景區內大型奇石(1噸以上)16831塊,清理奇石門頭業戶1311家,清理涉及經營奇石內容的廣告牌匾813處,并積極引導經營業戶轉型發展,從源頭上遏制了私采濫售泰山石違法行為的發生。近年來,嚴格遵循“禁采、禁運、禁售、禁存”的工作思路,泰山景區加大泰山石保護工作宣傳力度和巡查頻次,織密線上線下防控網絡,抓好開采、運輸、交易、存放四個環節,防止了屢治理、屢反彈的惡性循環。
一樹一策 守護“綠色化石”
泰山現存古樹名木1.8萬余株,“漢柏”“望人松”“姊妹松”等23株古樹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古樹名木是泰山自然文化遺產的精髓,也是泰山生態文明歷史的見證,為傳承和弘揚泰山歷史文化和生態文明理念,更好地宣傳泰山古樹名木,呼吁全社會關注、認識、保護泰山古樹名木,滿足公眾參與古樹名木保護的意愿,近年來泰山景區面向社會開展了古樹名木認養活動,按保護級別、地理位置等分期分批向社會推出古樹名木,由認養方在公布范圍內進行認養。認養捐贈金全部用于泰山景區古樹和特殊林木的養護、搶險、科學研究、對技術人員業務培訓和舉辦古樹名木保護研討會、認養人參觀活動、制作認養證書、設置認養說明牌、編印《泰山古樹名木》文獻等工作。
岱廟漢柏(央廣網發 陳陽攝)
“我們每年都會組織專家對古樹定期進行會診檢測,也有專人每天巡查登記古樹生長情況,發現問題及時上報。”泰安市博物館文物園林科副科長趙祥明告訴記者,2021年工作人員在巡查時發現A0001漢柏存在兩處安全隱患,東側一枝干扭曲外探較長,如遇惡劣天氣,極易折斷;樹西側枯死樹干內有大量土、石等填充物,雨水長期滲入,無法排出,易導致根部樹干腐爛加劇,亟須采取保護措施。為了確保古樹安全,市博物館對東側枝干進行了吊拉加固,對樹洞內土石等填充物進行了清除,并采取消毒防腐、通風透氣、支撐加固等措施保護古樹。
泰山腳下的岱廟,共有古樹名木249株,為做好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市博物館建立完善了古樹名木“健康”檔案,重點古樹名木做到一樹一檔、一樹一策;對于納入世界遺產的9株古樹,安排專人每日巡查,記錄生長情況。由博物館館長、分管館長、文物園林科相關技術人員與山東農業大學專家組成岱廟古樹保護技術團隊,每年邀請農大專家到岱廟檢查重點古樹生長情況,并提出指導性意見,審核每年的古樹保護工程方案,為科學保護岱廟古樹名木奠定了基礎。
泰山的古樹名木源于自然,歷史悠久,被稱為“活的文物”,是泰山國家森林公園重要的景觀。近年來,泰山景區先后開展了5次古樹名木普查登記,摸清了泰山古樹名木現狀,建立了古樹名木檔案,制定了《泰山景區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制度》《泰山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技術規范》,建立完善古樹名木監測指標體系,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古樹名木實行精準管護,落實“四個一”工作措施,即一樹一檔、一樹一策、一樹一專家團隊、一樹一管護團隊,根據每株古樹的生長狀況,逐株制定古樹保護復壯方案,由管護團隊根據方案加強日常管護,保護泰山上的“綠色化石”。
立體式綜合防控 筑牢安全屏障
“請您出示健康碼、行程卡,掃描場所碼進行登記?!苯?,在環山路路北白水溝防火查堵點,市民莊園攜帶鮮花準備進山祭祀親人,在工作人員的提醒下,進行了登記,并在祭祀結束后再次登記確保已經離開泰山林區。
“從白水溝往上,我們沿途都設有宣傳欄,宣傳森林防火的法律條規,告訴進山的人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在這個查堵點對面,還有一個天眼護山的攝像頭,能夠覆蓋2000多畝山林,一旦監測到情況還能自動定位、自動報警。”泰山景區櫻桃園管理區黨支部書記、區長徐力告訴記者,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在轄區林區內打造了三橫四縱的防控網絡布局,實施點位集中查堵,區域內網格定點值守,全線無線聯動,共同夯實森林防火基礎。
櫻桃園管理區,隊員們在進行防火演練(央廣網發 陳陽攝)
“您已進入林區,請自覺接受防火檢查,不準攜帶火機、火柴、香紙、香煙等易燃危險品,不準吸煙、焚香燒紙……”進入泰山,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不時有宣傳牌和智能語音提示,讓每一個進山的人都能時刻繃緊安全弦。沿著山路一路前行,路兩側是掩映在草叢中的防火隔離網,行至葛針崖防火查堵點,屋內工作人員正緊盯監控鏡頭,查看是否有違規進山人員或違規用火行為。
實施林草保護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去年以來,泰山景區以全面推行林長制為抓手,以推進大預防、大監管、大宣傳、大保障新型資源保護體系為引擎,創新性開展森林防火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積極打造環泰山一物多用、一專多能、節約高效、可復制、可推廣的“天羅、地網、人哨、水盾”立體式綜合防控廊道,筑牢了泰山森林資源安全屏障。
泰山景區通過建設雙光譜監控探頭 95 處、智能語音卡口 770 處,應用電子圍欄追蹤、衛星監測補盲等技術,建成“天眼護山”綜合預警體系,實現森林資源全方位巡防和林火自動定位、自動報警,打造了無盲區“天羅”預警體系;在高標準建設、清理 1150 公里林火阻隔帶基礎上,沿林緣及重點防范區新建刀片刺繩隔離網 135 公里,有效封堵違規進山路口 800 余處,實現非開放區的封閉式管理,消除了“驢友”非法穿越等人為隱患,構建起無縫隙“地網”阻隔布局;在 62 個工隊、51 個檢查站、13 個瞭望哨基礎上,在泰山周邊重要路口新設檢查點 62 處,建設管護房 26 座,配齊配強護林員隊伍,實行國有林、集體林聯防聯控機制,落實“三嚴禁四不準” 和進山人員“四個必須”措施,優化無死角“人哨”巡查機制,形成“點位查堵、網格巡護、全域聯動”的防火防蟲一體化巡護體系;持續實施“引水上山 以水滅火”工程建設,2021年新建防火蓄水池 162 座,實現了重點林區500米半徑內有可靠消防水源,為森林資源保護再添新保障,布設起全覆蓋的“水盾”防護屏障。
綠色防治病蟲害 連續34年“有蟲不成災”
松材線蟲病是松樹的毀滅性病害,被稱為松樹“癌癥”,是松樹的“頭號殺手”,也是世界上最具危險性的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
2018年,泰山林場與城區交界處發現松材線蟲病,面對松材線蟲病危害大、傳播快、拔除難、預防難、無現成經驗可借鑒、周邊地區疫情多發甚至失控的不利形勢,泰山景區構建了“空天地”松材線蟲病防控監管平臺,實施以“精細林地清理、精細伐樁封閉、精準定位到每一株死樹”為主要的精準除治模式,研發了“松材線蟲病信息化管理平臺”、高效納米農藥、小型化疫木粉碎機等急需產品,根本性地控制了疫情,守住了9.2萬畝泰山松林,“拔除疫點”和“打造全國標桿”目標取得初步成果,國家林草局兩次面向全國推廣泰山“精準防控”治理經驗。
記者從泰山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了解到,“松材線蟲病信息化管理平臺”是結合地理信息系統、無人機、圖像識別和互聯網技術開發的,既可以通過手機掃描伐樁上面的二維碼了解每棵樹的調查、枝干運輸、枝干處理信息,又能在網頁端迅速確定疫木位置,掌握疫區邊界和疫木數量的變化。泰山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站長申衛星介紹,泰山景區有百年以上的古松1937株,為保護好古松不受松材線蟲的侵害,森防站每年都會對景區內的古松及其周圍100米范圍內的松樹注射甲維鹽進行預防性保護,并在每株古松上懸掛驅避劑,減少天牛和小蠹蟲的侵染危害。在泰山景區上下的不斷努力下,松材線蟲致死松樹的數量大幅下降,2021年至今尚未發現新發疫情,原疫情未擴散、新疫情未侵入。
作為外來物種的美國白蛾,侵害闊葉樹,具有繁殖力強、食性雜、傳播快、每年三代等特點,嚴重影響林木生長?!拔覀儾扇〔叫胁樵L的方式防治美國白蛾,這是最有效也是最笨的辦法。”申衛星說,美國白蛾幼蟲在網兜式網幕內活動吃樹葉,具有好識別的特點。創新工作室聯合泰山景區各管理區堅持綜合防控,有效利用人工挖蛹、林地清理等措施,在不同區域布設監測點,懸掛誘捕器、殺蟲燈等監測設備,隨時監測美國白蛾的蟲態發生、發展情況,及時發布測報信息,確保第一時間開展防治、精準防治,全面提高“滅蛾”效率,實現了連續14年“將美國白蛾擋在景區之外”的好成績。
森林病蟲害被稱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而泰山森林基本上是20世紀50年代末的人工林,存在林相單一、結構簡單、林分密度大等先天不足,病蟲害抗性較差。泰山景區將森林病蟲害防治作為重點工作,以生態管理為根本,秉持綠色防治理念,對病蟲害實行無公害防治、科學施策,根據實際危害發生情況在防控關鍵期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使用生物農藥、餌木和引誘劑誘殺等手段,綜合防控森林病蟲害,有效保護了泰山森林生態資源安全,實現連續34年“有蟲不成災”。
政府+志愿者 創新保護生物多樣性
近日,泰山景區在泰山生物多樣性本底資源調查過程中,發現新增點玄灰蝶新記錄。截至目前,泰山蝴蝶種類已達72種。申衛星介紹,點玄灰蝶是一類小型的蝴蝶,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反應靈敏,其種類和數量的波動是生態環境監測的一項重要指標。本次新記錄物種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泰山的生態越來越好,生物多樣性越來越豐富。
泰山山脈地勢復雜,溝壑交錯,河流呈樹枝狀分布,為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優良的自然環境,也使泰山成為野生動物生活的“安全島”和棲息地。近年來,創新工作室搭建了泰山野生鳥類保護平臺,為解決專業人員不足的問題,采用“政府+志愿者”模式開展泰山繁殖鳥類觀測,摸清了繁殖鳥類多樣性變化趨勢,為泰山生物多樣性保護決策提供支撐。
自2016年泰山樣區申報成為“全國生物多樣性監測項目鳥類示范觀測樣區”后,泰山景區每年都組織“泰山樣區生物多樣性(繁殖鳥類)示范觀測”、泰安市越冬水鳥調查等項目,年均記錄繁殖鳥類16目40科95種2200只,越冬水鳥7目10科36種37361只。截至2022年9月,泰山區域野生鳥類記錄達到19目64科36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2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65種,中國特有鳥類5種。
在泰山后石塢的一處海拔1000多米的山崖上,生長著一種春天開白花、秋天結紅果的植物——泰山花楸。泰山花楸對溫度、濕度等生存環境十分挑剔,其種子自然落地后也無法自行發芽成苗。這一山東特有的珍稀瀕危樹種,目前全球僅剩1株野生植株。為了擴大泰山花楸種群數量,逐步解除其瀕危狀態,泰山景區通過野外采集種子,在實驗室內培育,攻破了常溫不育種和幼苗成活極低的難題。
編輯出版《泰山鳥類圖志》《泰山昆蟲圖志》等7部專著;對泰山板栗、泰山黃精、泰山花楸、泰山柳等珍稀瀕危和特有植物進行原地保護和人工繁育,初步破解了泰山花楸只有1株的危局;啟動《泰山昆蟲圖志》編撰工作,調查統計泰山昆蟲種類超過2000種,新記錄種達900余種;利用生物天敵、生物農藥無公害防治森林病蟲害,營造良好的生物多樣性生長環境……如今的泰山,生態環境不斷向好,“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中勾勒的美景時不時上演,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