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熱點 | 拓展陣地創新宣講 讓黨的聲音浸潤民心
連日來,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著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我市充分發揮“泰安小美”力量,拓展宣講陣地,組建宣講隊伍,深入開展各具特色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通過豐富多樣、隨處可見“接地氣”的理論宣講,把黨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群眾身邊、群眾心里,真正實現黨的二十大精神“聲入人心”。
“全體村民同志們,現在開始南故城村黨的二十大精神‘空中宣講課堂’……”在寧陽縣東莊鎮南故城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國勞動模范、村黨支部書記盧運忠利用“鄉村大喇叭”開展“泰安小美”志愿宣講活動,用通俗易懂的“鄉音土話”為村民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內容。“我喜歡坐著小馬扎在家門口聽老盧講黨的政策,聽到老盧說‘黨的二十大報告里專門提到國家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后,心里更踏實了,我是老黨員,也要為把村里建設好發揮余熱。”南故城村老黨員田廣環說。
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為了能讓老百姓及時聽到黨的聲音、學習黨的理論、領悟黨的精神,寧陽縣充分利用公共場所LED屏、鄉村小喇叭、橫幅標語等宣傳文化陣地,宣傳黨的二十大報告內容和精神實質。目前,線下組織發動1100余名“泰安小美”志愿者宣講員開展宣講近百場。
在寧陽縣八仙橋街道松園小區,由奉閣志愿團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編排的精彩節目輪番上陣,一場別開生面的“黨的二十大精神進基層”宣講活動拉開序幕。“這樣的形式太好了,宣講的同志用咱這的方言,講的內容通俗易懂,把黨的二十大的最新理論講實了、講深了,我們深受感染。還有文藝隊結合黨的二十大創編的節目,真是把黨的聲音傳到了我們的心坎兒上,為這樣的宣講活動點贊。”溫馨社區居民曹啟穎說。
為拓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面,寧陽縣創新形式,充分運用新型媒體媒介進行微宣講,通過錄制視頻和視頻直播等多種方式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利用“學習強國”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全方位、多層次、不間斷地推送黨的二十大報告,發布學習動態。讓廣大干部群眾處處可學、時時可學,將黨的好聲音、好政策傳遞到群眾的心坎上,走出了一條“線上課堂”“微言微語講理論”的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新模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讓我們熱血沸騰,給我們擘畫了美好生活的新藍圖,我們一定要鼓足干勁,發展村里的特色農業,在蔬菜大棚種植上大顯身手,奔著幸福美好生活加速前進……”在東平縣梯門鎮尚元村古槐樹下,70歲的村支部書記王成義正在宣講黨的二十大報告。幾十名群眾圍坐在一起,聚精會神地聽著王成義生動的講解,不時傳來陣陣掌聲。
據了解,尚元村的古槐樹已經有500多年了,過去村民習慣在這大樹底下拉呱,聊家長里短。村里打造了“古樹·古稀”百姓宣講品牌,在槐樹下裝上了健身器材和桌椅板凳,建成了百姓宣講新課堂,組織村民在古槐樹底下聽聽黨的理論政策、高效農業新技術,現在大家都管這里叫“古樹課堂”。
利用村民休息、聚集的村委長廊、亭子、古樹廣場等特色陣地,東平縣以農村黨員、村民為主要對象,采取地方戲、情景劇、快板、器樂表演等形式,開展群眾身邊的理論宣講,打造“初心亭下話初心”“古樹·古稀”宣講、“蒲公英課堂”“紅動葦子河”等“泰安小美”宣講品牌。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東平在全縣716個村居全部建起“文明實踐大講堂”。
在東平縣彭集街道張圈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張圈村黨支部書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于成林與群眾圍坐在初心亭下,用“鄉音”傳遞“黨音”,把“書面語”變成“家常話”,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走進群眾心里。“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每句話都說到了群眾的心坎上。”張圈村文化帶頭人袁淑敏說,“現在我們看病能報銷、子女教育學費能減免、困難家庭能申請低保,村里環境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紅火。我正準備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快板中,以文藝表演的形式宣傳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也讓更多人看看我們的新生活、新面貌!”
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擴大理論宣傳教育的說服力和影響力,“泰安小美·說說黨的二十大”志愿宣講延伸到街頭巷尾、田間村頭。目前,東平縣已開展“泰安小美·說說黨的二十大”志愿宣講活動280余場,讓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靈活多樣的形式“飛”入尋常百姓家。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池彥明】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