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縣實施“生態立縣、產業興縣、綠色發展”戰略 厚植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
東平湖,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常年水域面積209平方公里。東平湖是黃河流域的重要蓄滯洪區,是京杭大運河復航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樞紐,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中意義重大。
山清水秀的優美生態是東平縣的最寶貴財富、最亮麗品牌、最大發展優勢。今年以來,東平縣主動融入黃河戰略,實施“生態立縣、產業興縣、綠色發展”戰略,強化使命擔當,生態保護、民生事業等各項工作深入推進,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實施貢獻了力量。
水岸同治
守住綠水護好青山
金山壩位于東平湖西側,全長5400米,因修建年代久遠、風化浸泡嚴重,成為東平湖防汛工作中的短板。為保障壩西2.9萬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東平縣堅決扛起政治責任,今年實施了金山壩迎汛除險工程。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背水面,東平縣投資1860萬元,動土35萬立方米,加厚后戧臺,壩底加寬16米,壩頂加寬9米,按照30厘米一層進行壓實,新舊壩體結合處采取鋸齒形咬合,使新舊壩體成為一個整體,提高了防洪能力;在迎水面,投資1996萬元,對去年坍塌嚴重的1450米石坡進行修復,提高了金山壩的防洪標準和抗風浪能力,現可成功抵御42.72米以下的洪水。如今,金山壩的防洪能力顯著提升,大幅減少了東平湖防汛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筑牢了生態安全底線。
為解決汛期黃河和汶河洪峰相遇頂托,導致東平湖水位居高不下的問題,東平縣還實施了東平湖洪水外排應急河道疏浚工程,投資910萬元,打通八里灣閘和柳長河,連接南水北調輸水渠,通過“一通一連”使南排流量增至210立方米/秒,有效提高了東平湖洪水調蓄能力。東平縣將正確處理好防洪與安全、防洪與民生、防洪與生態的關系,既要保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又要加快發展,全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東平縣把確保東平湖水質穩定達標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之一,持續推進東平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和清淤擴容工程,改善湖水水質,提高蓄水能力,真正實現“一湖清水向北流”。受水流風向影響,每到夏季,東平湖南岸就會聚集大量菹草,如果不及時清理,菹草會腐爛變質,給水質帶來不良影響。為解決這一問題,沿湖鄉鎮專門組織工作人員及時對菹草進行打撈清理。
保護好東平湖的“面子”,更要打造好東平湖的“里子”。今年5月7日,東平縣開啟了增殖放流活動,歡蹦亂跳的魚、蟹苗種在水質優良的東平湖中安了家。作為全國重要的淡水魚生產基地,今年東平湖增殖放流共投資400萬元,投放鰱魚、草魚等優良品種1600多萬尾,此舉很好地改善了水域生態環境、促進了漁業發展。9月,東平湖結束封湖禁漁期正式進入捕撈季,漁民又迎來一個豐收季。“湖里有長江刀魚、東平湖鯉魚、黃河鯉魚、大汶河鱖魚、大白魚、翹嘴,魚的種類很多,最重的達20多公斤,個頭比往年大,這得益于生態保護工作的有序開展。”一名漁民告訴記者。
搶抓黃河戰略、全省現代水網建設機遇,東平縣推進東平湖生態治理及高質量發展等重點項目,全力推動《東平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山東省東平湖保護條例》落實,縱深推進東平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近年來,東平縣開展清網凈湖、菹草清理、清違拆障等九大攻堅行動,東平湖水質穩定保持在地表Ⅲ類標準。同時,東平縣連年開展增殖放流活動,不僅起到了“以魚養水、以魚凈水”的作用,還為水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
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來眾多珍稀野生動物,如今,東平湖已成為眾多鳥類的樂園。據了解,世界瀕危物種青頭潛鴨的最大族群已定居東平湖。除此之外,東平湖自然保護區現有植物資源679種、野生動物786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3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20種,東平湖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麗家園。
守住了綠水,還要保護好青山。東平縣將推進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作為推進東平湖生態保護的重要內容,開展固山、治污、護林、整地、擴濕等一系列生態整治行動。經過生態保護修復,一座座破損山體重新披上綠裝,一片片高低不平的廢礦變成了飄香的果園,一個個亂石深坑變成了一潭潭碧水……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提升,東平縣努力把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做得更大。
項目為王
筑牢高質量發展產業支撐
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放眼東平大地,一幅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大清河南岸不遠處,是兗礦泰安港新能源數字陸港產業園項目建設基地,4個筒倉和4個圓形料場等主體建筑已經成型,現場機械轟鳴,工人正搶抓施工黃金期,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兗礦泰安港新能源數字陸港產業園項目的建設是保障煤炭供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項目于今年3月1日開工,分為碼頭、鐵路專用線兩項工程,總占地面積94.16公頃,概算總投資約23.8億元,整個項目預計于明年6月底進入設備調試階段,9月進入試運行。產業園建成后將成為一座煤炭“中轉站”。
煤炭“乘坐”火車由瓦日鐵路東平站轉園區鐵路專用線進入產業園,在翻車機房“下車”,然后“搭乘”輸煤棧橋經轉載點到達物料儲運區,最后“兵分兩路”進倉儲備或轉運“換乘”。進倉儲備的煤炭將被妥善安置在圓筒倉或圓形自動化料場內,存儲的煤炭經過定制加工或直接“換乘”再次通過輸煤系統被裝載到汽車、貨船上,并通過水、陸兩種渠道送往四面八方。
交通先行,助推高質量發展。全長40.6公里、起點位于肥城市桃園鎮青蘭高速桃園互通的泰東高速,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建設,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近日,記者來到泰東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現場,只見塔吊林立,壓路機、重型卡車等機械設備來回穿梭,一派緊張有序、熱火朝天的景象。
據了解,泰安至東平高速公路項目是我省“九縱五橫一環七射多連”高速公路布局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泰安主城區與東平縣的快速連接通道,對完善高速公路網布局,提高汛期東平湖滯洪區群眾應急避險和抗洪搶險能力,加速構建泰山至東平湖大旅游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這條高速路通車后,不僅把泰山景區和東平湖景區相連,也連通了泰安主城區和泰安港東平港區老湖作業區,與京杭運河東平湖航道、瓦日鐵路共同組成泰安港公鐵水聯運網絡,將有效促進區域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集聚,對推動東平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以來,東平縣大力實施“產業興縣、工業強縣”戰略,堅持“項目為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抓手,以新型工業化為方向,全力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辦好實事
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住上新樓,生活條件好了,關鍵是醫生、護士每天都來巡房。有什么需要,就告訴護士,他們都會盡量滿足。”東平縣舊縣鄉73歲的孟吉祥從設施條件簡陋的敬老院搬到現代化的康養中心后非常知足。
去年6月,舊縣鄉依托新建的康養樓等成立康養中心,將敬老院整體搬遷至衛生院,由衛生院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查體、醫療診治、康復護理、養老照護、文化娛樂、心理慰藉等服務,真正形成了衛生院與敬老院合體并軌、獨立核算、一體運營。隨著大羊、梯門、銀山、新湖等鄉鎮(街道)衛生院新建康養老項目的竣工使用,今年年底,東平縣14個鄉鎮(街道)中實行“兩院一體”醫養服務模式的將達到8個。
醫養結合發展,保障老年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是東平縣著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升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的一個縮影??h城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東平縣堅持以人為核心,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去年以來,東平縣全面啟動新一輪城中村改造工作,改造老舊小區29個、75萬平方米;新改建城市道路46條、41.3公里,新增城區供熱面積290萬平方米,鋪設雨污管網89.2公里,改造臨街立面30萬平方米;啟動城市生態水系連通工程,完成白吉河水系連通,新建、改造公園30處,縣城綠化覆蓋率達40.5%。東平縣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并入選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創建工作也相繼啟動。
如今,東平縣教育、衛生等各項民生工作加快推進,不動產登記、物業管理服務、城區停車難等一大批群眾重點關注的問題得到解決,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明顯提升,一座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科學,宜居、宜業、宜游的山水生態城市正加速崛起。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秦雷 張建】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